[实用新型]防雷接线端子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5665.0 | 申请日: | 200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09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威尔利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9/00 | 分类号: | H01R9/00;H01R9/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晓红 |
地址: | 51804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雷 接线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设备的接线端子,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雷电防护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雷电是自然界经常发生的一种物理现象,通常是指带电的云层对大地的放电现象,如果电子设备遭到雷击,其内部的电路会产生瞬间的过电压或过电流,轻则影响电子设备的性能,严重的会对电子设备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坏。因此,在电子设备设计时,通常都会采用防雷设计技术,以降低雷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另外,随着通信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通信设备的接线端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受到机柜的尺寸的限制,接线端子的尺寸通常为标准尺寸,特别是厚度的尺寸要求比较严格。另外,接线端子的电气性能也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加入防雷电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目前的防雷接线端子大多采用一体式设计,将防雷电路内置于接线端子内。因而,使得接线端子的尺寸较大,增加了其设计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接线端子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分离式的、有效的实现防雷单元接地的防雷接线端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防雷接线端子,包括接线端子主体;所述接线端子主体包括绝缘外壳、在所述绝缘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的进线口和出线口;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可分离电连接在所述接线端子主体上的防雷器;所述接线端子主体还设有贯通连接所述进线口和出线口的导电体、以及与所述防雷器导电接触的接地结构;所述接地结构包括与所述防雷器导电接触的导电片、以及导电并固定所述导电片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贯通所述绝缘外壳接地;所述导电体设有避让所述紧固件的让位部;所述防雷器电连接在所述导电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中,所述紧固件为导电螺钉。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中,所述导电体为片状导电体,其包括设置在两侧的水平部、以及在所述导电螺钉通过的位置处设置的垂直部;所述垂直部与所述导电螺钉相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中,所述接线端子的外壳的下部设有金属连接扣,所述导电螺钉锁入所述金属连接扣,并导电连接,所述金属连接扣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中,所述防雷器包括绝缘防雷器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防雷器外壳内的防雷单元;所述防雷单元在所述防雷器外壳的两侧提供一个连接触点,并且共用一个穿出所述防雷器外壳底部的接地触点,所述接地触点与所述导电片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中,所述防雷单元的连接触点通过螺钉线夹与所述导电体导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中,所述接地触点为弹性接触片。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防雷器与接线端子主体为分离式连接,无需改变接线端子主体的尺寸,方便接线端子主体的设计,降低了设计难度;而且导电体设有避让紧固件的让位部,使得紧固件可以直接贯穿接线端子主体的外壳接地,结构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的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的导电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雷接线端子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接线端子主体20、以及可分离连接在所述接线端子主体20上的防雷器30。所述接线端子主体20可以为单排接线口、双排接线口,在本实施例中,以单排接线口为例进行说明,双排接线口的形式可以通过变换接线端子主体20内的布局进行设计实现,故不赘述。
所述接线端子主体20包括绝缘外壳21、在所述绝缘外壳21的两端分别设置的进线口22和出线口23、以及贯通连接所述进线口22和出线口23的导电体24。所述进线口22和出线口23用于连接外界线缆,并通过导电体24接通。所述接线端子主体20的下部还设有金属连接扣25,用于将整个接线端子固定卡设在安装槽位40上,并且通过金属连接扣25来提供接地端。
所述防雷器30设有防雷单元,所述防雷单元并联连接在所述导电体24上,用于逐级泻电,起到防雷效果。所述防雷单元可以选用现有的防雷电路来实现。防雷单元的级数也可以根据实际主电路的需要进行配置,例如配置三级、四级或更多级的防雷单元,并且在每两级防雷单元之间设置退耦单元,保证防雷单元的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威尔利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威尔利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56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