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箱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4619.9 | 申请日: | 200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46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孔河清;易仁斌;李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52 | 分类号: | B65D88/52;B65D90/02;B65D6/1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抗美 |
地址: | 518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型刚性可折叠容器,具体涉及一种折叠箱。
背景技术
集装箱作为货运的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发展成为一种多式联运的国际通用的运输工具。在集装箱领域中,台架式集装箱可分为平台箱、固端台架箱和折端台架箱,其中折端台架箱一般被称为折叠箱,因其折叠后堆放空间小、空箱转运成本低、装卸货物方便而被广泛使用。
如图1所示,一般的通用的折叠箱1′,在结构上包括有用于载货的底架平台10′和设置于底架两端的端墙11′,底架10′和端墙11′通过铰链装置12′相互活动连接。
其中,铰链装置12′如图2所示,其包括与端墙11′固定连接的内铰链120′以及与底架10′固定连接的外铰链121′,内铰链120′与外铰链121′通过轴122′连接,因此,端墙11′可以轴122′为轴转动平铺到底架10′上(如图1所示),当端墙11′竖立时,椎销123′可将外铰链121′和内铰链120′锁定在一起,使端墙11′的竖立状态保持稳定。因此,一般的通用的折叠箱1′的端墙11′可以折叠到底架10′上,也可以相对于底架竖立起来,当端墙11′折叠平铺在底架10′上之后,该箱可以作平台箱使用。
以上结构的折叠箱若用于运输钢卷2′,钢卷2′可以选择的放置方式之一如图3所示,钢卷2′可滚动地放置在底架10′上,为防止货运过程中钢卷2′的滚动,必须设置固定装置,如楔块3′,这样的设计尽管用叉车装卸钢卷很方便(叉车的叉齿插入钢卷2′的卷孔20′中,即可方便地实现对钢卷的操作),但钢卷的固定不安全也不方便;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方式,将钢卷2′平放在底架10′上,但这样放置,对钢卷2′的操作变得极其不方便。
上述分析表明,从钢卷装卸方便的角度看,钢卷以可滚动的方式放置在底架上是较好的选择,但考虑到钢卷的固定安全和方便,底架的结构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改变。目前常见的设计如图5示,在底架10′上设置纵向的凹槽102′,将钢卷以可滚动的方式放入凹槽中,由凹槽本身实现对钢卷的固定或定位,基于相同的原理,凹槽102′可以沿底架横向设计,这种结构的折叠箱由于凹槽的存在完全针对载运钢卷,使得其可装载的货物类型比较的单一,因而导致使用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折叠箱,该箱既可以实现安全、方便地载运钢卷,又能够在必要的情况下使其底架上表面保持平整,使该箱也能够作为普通折叠箱使用,载运其他类型的货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箱,该箱包括用于载货的底架、设置在底架两端的端墙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底架与所述端墙的铰链装置,其中,所述底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上设置有用于覆盖该凹槽的盖板,而在所述凹槽中还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支撑该盖板的支撑装置。
所述的折叠箱,其中,所述底架上设置有多根横梁,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中部;或所述底架上设置的是多根纵梁,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纵梁上;
所述的折叠箱,其中,所述凹槽的截面呈上宽下窄的形。
所述的折叠箱,其中,所述盖板的一端与所述底架通过铰链活动连接,这使得所述盖板可以相对于所述底架翻转;所述底架上凹槽外的部分铺设有地板,而所述盖板的厚度与所述地板的厚度相同,使该盖板平铺于所述底架上时,所述底架的上表面保持平整。
所述的折叠箱,其中,所述盖板包括主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板底面上的脊梁、与所述脊梁远离所述铰链的一端固定连接的定位梁。
所述的折叠箱,其中,所述每根横梁或纵梁上的盖板为两块,当该两块盖板覆盖所述凹槽后,其自由端搭撑于所述支撑装置上。
所述的折叠箱,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块,一端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梁或纵梁铰链连接的连杆,因此,支撑块可以连杆为半径翻转;而连杆的长度应恰好保证所述支撑块翻转竖立于所述凹槽上。或,所述支撑装置为直接放置于所述凹槽上的支撑块,不用时直接取下即可。
另外,为防止盖板在运输过程可能出现的移动,在所述支撑块的顶部设置有限位块,两盖板的自由端可以分别抵靠住该限位块,使其横向和纵向的移动均受到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46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