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型汽车后驱动桥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0783.2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09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纪爱师;纪奕春;黄加显;王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06 | 分类号: | B60T1/0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109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汽车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驱动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重型汽车的后驱动桥。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状况的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和物流业对车辆性能要求的变化,重型汽车使用条件对汽车通用性的降低,因此,重型汽车不必像过去一样,采用复杂的结构提高通过性,重型汽车驱动桥技术已呈现出向单级化发展的趋势,使得驱动桥的传动比向小速比发展,单级减速驱动桥是驱动桥结构中最简单的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是驱动桥的基本类型,在重型汽车上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重型汽车的驱动桥的制动方面采用鼓式制动器,鼓式制动是传统的制动方式,它的缺点如下:1、由于材料和结构的原因,制动鼓摩擦受热后摩擦系数减小,制动效能不稳定。2、制动鼓的尺寸和质量较大,增加了整桥的质量。3、制动鼓热膨胀后,使制动鼓与摩擦片间隙增加,导致制动踏板行程过大。4、整个制动钳是包络在制动鼓内部,散热性能不好。5、鼓式制动的轮胎螺栓除了要连接轮胎外,还要起到固结制动鼓于轮毂上的作用,所以轮胎螺栓要受到更多的剪切应力,容易损坏。6、传统的轮毂支撑轴承的润滑一般采用半固态润滑脂,这种润滑方式有一定的缺陷,由于润滑脂没有流动性,故轮毂轴承得不到充分的润滑,且传统方法因为没有在轮毂上开加油孔,所以要拆下半轴和整个轮毂总成然后再加注润滑油,步骤繁琐且耗费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型汽车后驱动桥,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即摩擦系数降低,散热性能不好,尺寸大、质量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后驱动桥,其包括制动装置,所述的制动装置包括制动轮毂和制动器,所述的制动器采用盘式制动器,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包括制动盘,所述的制动轮毂为盘式制动轮毂,所述的盘式制动轮毂在第一法兰面上连接轮胎,在第二法兰面上连接制动盘。
所述的盘式制动轮毂上开锥形螺纹加油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盘式制动是一种较新的摩擦制动方式,它相对于传统的鼓式制动有如下优点:由于整个盘式制动轮毂和制动盘是外露于大气中,所以散热效果好;由于取消了制动鼓,摩擦系数基本不变,从而不存在机械衰退和浸水后制动效能降低的问题;尺寸小、质量小,减轻了整桥的质量;轮胎螺栓只承受来自轮辋的剪切应力,强度相对要高,不易被剪断。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体润滑油来润滑轴承,润滑油可以浸润到轴承的每一个滚子,润滑效果十分理想。在润滑油的加注方式上,采用在轮毂上开加油孔的方法,步骤简单而且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增加了汽车制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传统鼓式制动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7是鼓式制动轮毂;8是制动鼓。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后驱动桥盘式制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重型汽车后驱动桥盘式制动轮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重型盘式制动器在驱动桥上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2-4中:1是盘式制动轮毂;1-1是连接制动盘螺栓孔;1-2是轮胎螺栓孔;1-3是锥形加油螺塞孔,1-4是第一法兰面;1-5是第二法兰面;2是制动盘;3是连接制动盘螺栓;4是轮毂轴承;5是轮胎螺栓;6是油封;9是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重型汽车后驱动桥,具有盘式制动轮毂1,制动盘2,连接制动盘螺栓3,轮毂轴承4,轮胎螺栓5,油封6。
如图3所示,盘式制动轮毂1,连接制动盘螺栓孔1-1,轮胎螺栓孔1-2,锥形加油螺塞孔1-3,第一法兰面1-4,第二法兰面1-5。
在使用时,如图2所示,在第二法兰面上将连接制动盘螺栓3分别插入连接制动盘螺栓孔1-1中,再连接固定制动盘2;在第一法兰面上将轮胎螺栓5连接轮胎与盘式制动轮毂,插入轮胎螺栓孔1-2中。在具体刹车过程中,由重型汽车自身的驱动力促使制动盘2减速,制动盘2通过连接制动盘螺栓3固定连接着的盘式制动轮毂1,从而使盘式制动轮毂1减速,而盘式制动轮毂1上的通过轮胎螺栓5连接着轮胎9,从而使轮胎9减速,达到刹车目的。另外,加装了ABS制动防抱死系统,设计成空气悬挂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07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