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制换热式阴极预热方法及其炉室无效
申请号: | 200610200643.6 | 申请日: | 2006-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7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7B9/02 | 分类号: | F27B9/02;F27B9/3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制 换热式 阴极 预热 方法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方法及其炉室,特别是一种强制换热式阴极预热方法及其炉室。
背景技术
目前,石墨化前期的浸渍工序要求将阴极碳块预热到一定温度,这一般是通过阴极预热炉来实现的。现有技术中一般在阴极预热炉的长条形换热炉室内,靠炉底两侧纵向设置有布风箱,布风箱上开有若干均匀的小风孔,来自独立燃烧室的热风经这些风孔引入炉内加热阴极。由于布风箱内热气流是沿纵向贯通的,同时由于长条形换热炉室纵向是等流通截面,因而布风箱和炉室内的热气流存在短路现象,炉室内不能沿纵向形成良好的温度降落。这样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热风未经过充分换热,因而排气温度很高;另一方面,冷的阴极不能吸收足够的热量,预热时间长,甚至不能预热到工艺要求的温度。这不但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同时还增加了排烟结构的温度负担。显然,现有的阴极预热炉换热炉室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制换热式阴极预热方法及其炉室。该方法实施成本较低,热能利用率高,换热效果好,阴极碳块在炉室中预热时间短,升温快,产品质量稳定,炉室的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强制换热式阴极预热方法,通过炉室隔板1将炉室分隔成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通过风箱隔板5将布风箱分隔成强进风段、弱进风段和出风段;传送带将阴极碳块由炉室的低温区送入,从高温区送出,阴极碳块在炉室中逐渐升温。
一种强制换热式阴极预热炉室,包括炉室1和炉室两侧下方的布风箱2,炉室1上方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炉室隔板3,将炉室分隔成高温区4,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中温区5和低温区6;炉体两侧下方的布风箱2中分别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风箱隔板7,将布风箱分隔成进风段8,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中间段9和排气段10,布风箱2上设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风孔11。
上述的强制换热式阴极预热炉室中,风箱隔板7上设有两个或两上以上的小孔。
上述的强制换热式阴极预热炉室中,炉室隔板3和风箱隔板7采用与炉室内壁相适应的耐热钢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成本较低,热能利用率高,换热效果好,阴极碳块在炉室中预热时间短,升温快,炉室的结构简单。不仅具有温度分布合理、产品质量稳定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节约能源、延长使用寿命、改善工作环境等优点。可为企业节省运行成本,并使生产质量保持长期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气流流向示意;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进口处);
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出口处);
图5为原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图6为原技术图5的D-D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炉室,2-布风箱,3-炉室隔板,4-高温区,5-中温区,6-低温区,7-风箱隔板,8-进气段,9-中间段,10-排气段,11-风孔,12-原有的排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强制换热式阴极预热方法,如图1、2、3、4所示,通过炉室隔板1将炉室分隔成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通过风箱隔板5将布风箱分隔成强进风段、弱进风段和出风段;传送带将阴极碳块由炉室的低温区送入,从高温区送出,阴极碳块在炉室中逐渐升温
一种强制换热式阴极预热炉室,包括炉室1和炉室两侧下方的布风箱2,炉室1上方设有两个炉室隔板3,将炉室分隔成高温区4,中温区5和低温区6;炉体两侧下方的布风箱2中分别设有两个风箱隔板7,将布风箱分隔成进风段8,中间段9和排气段10,布风箱2上设有若干个风孔11。风箱隔板7上设有一个孔。炉室隔板3和风箱隔板7采用与炉室内壁相适应的耐热钢材料。
对于宽、高、长为2.3m×2.3m×13.4m的炉室,在距炉室两端各4.6m处设置炉室隔板3和风箱隔板7。炉室隔板3为梯形16Mn钢板,具体尺寸与炉室上部形状适应,厚度为6mm;炉室隔板3紧靠上方炉室内壁连续焊接,该板下边缘离炉室底面距离为1.88m。风箱隔板7为五边形16Mn钢板,具体尺寸布风箱内空形状适应,厚度为6mm;风箱隔板7在布风箱2内焊接,将布风箱2分割为三段;在每块风箱隔板2上开有一个φ20通孔,以消除流动死角。排气口采用夹套下排方式,结构形式完全等同于进气口,材料也选用与炉室内壁、进气口一致的16Mn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200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与输出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芥辣墨鱼丸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