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软件在生产环境下的性能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71163.1 | 申请日: | 200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1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润华;宋平波;蔡坚铮;徐雄;张玉忠;胡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建忠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软件 生产 环境 性能 预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软件性能测试和性能评估,更具体地说,涉及基于低端模拟环境性能测试和容量规划的应用软件在生产环境下的性能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软件性能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于独立技术市场调查的Newport Group公司2002年报告显示:53%的CIO(首席信息官)会经常关注应用软件性能,这个数字比1999年剧增了近5倍;另外有75%的CIO对应用性能能否达到期望的水平表示担心,这个数字也比1999年上升了30%。
考虑到成本等方面诸多原因,许多生产应用软件都缺乏与生产环境部署完全一致的模拟环境,往往模拟环境的设备配置档次要低,而且模拟环境没有生产环境的业务负载压力。因此,如何完成应用软件待发布的新版本的性能验证,成为一大难题。
在模拟环境与生产环境配置差异较大,且没有生产环境的负载压力的情况下,目前除本方法外尚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预测应用软件版本发布后在生产环境的性能表现。未充分测试的软件将对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同时扩散到生产环节的问题如要改进,成本巨大,甚至可能是不可接受的。
目前在国内软件性能测试领域,虽有少部分软件开发商会进行产品交付前的集成系统测试,但性能测试的场景设计不甚合理,未通过科学的场景定义方法进行场景设计,导致综合性能测试未能够反映应用软件实际的负载压力模型。在性能预测手段方面更是捉襟见肘,只是通过简单的线性计算进行估计,误差很大。
现有的容量规划案例均是基于在线生产应用软件的,需要获取生产环境的性能数据,只能满足在线应用软件扩容的设备选型等情况,局限性较大,未能满足新版本应用软件上线前验证、规避性能风险等情况。
由前述现有技术可知,在应用系统性能管理方面迫切需要一种更为精确地预测应用软件在生产环境下的性能表现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低端模拟环境性能测试和容量规划的生产环境性能预测方法。根据本方面的该方法能够在模拟环境与生产环境配置差异较大,且没有生产环境的负载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模拟测试结合容量规划技术的方式,预测应用软件在生产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发明的目的是进行精准的性能预测,降低应用软件上线后在生产环境出现性能问题的概率,避免无效的硬件投资。
本方法是在低端模拟环境对被测应用软件进行模拟实际业务负载的综合压力测试后,运用容量规划的手段,建立排队网络模型,合理预测应用软件在生产环境的性能表现。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低端模拟环境性能测试和容量规划的应用软件在生产环境下的性能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业务负载信息,建立被测应用软件的业务负载模型;基于Little定律实现由被测应用软件的业务负载模型向被测应用软件的业务负载压力模型的转换;根据被测应用软件的业务负载压力模型以及推导出来的场景,制定在低端模拟环境下被测应用软件的性能测试方案;在低端模拟环境下模拟真实业务负载的压力实施被测应用软件的性能测试,并采集被测应用软件的性能数据;以及将采集的被测应用软件的性能数据输入容量规划工具,基于容量规划预测所述应用软件在生产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目前模拟环境性能测试方法未能有效模拟生产业务负载模型的问题。通过模拟环境性能测试与容量规划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提高了通过低配置的模拟环境预测生产环境性能表现的能力。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消除了目前的容量规划过程因基于生产环境实际性能负载数据而造成的无法在上线前进行版本验证和规避性能风险的局限性。
本方法能够提高投资有效性,避免对模拟环境的巨额硬件投资,使得低配置的模拟环境也能达到满意的验证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基于低端模拟环境性能测试和容量规划的应用软件在生产环境下的性能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容量规划基本原理;
图3示出容量规划的一般过程;
图4示出计算机系统排队网络模型。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首先明确以下术语:
业务负载模型:指从业务角度对支撑应用软件的负载进行建模的结果,包括影响应用软件性能的关键业务参数及其组合关系,可用于定义性能需求或业务预测分析,建模的主要输入有业务量统计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711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