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皮给药防治高血压病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4425.1 | 申请日: | 2006-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0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瑞兴 |
主分类号: | A61K36/59 | 分类号: | A61K36/59;A61K9/06;A61P9/1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44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高血压 | ||
(一)技术领域
高血压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报导:高血压病造成靶器官(心、脑、肾)损害,是我国居民死因第一位;在1990年的普查中,全国约有9500万名高血压病人,远远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西方国家人口总数。近年来,我国首都北京在普查中已获得高血压冠军的称号。而且本病在全国已呈年轻化趋势;事实证明,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已成为一个高血压病大国,它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难以估计。如何提高本病的控制率,做好防治工作,已经是药品市场的呼唤,时代迫切的需要了。
(二)技术背景
资料显示:我国造成高血压病控制率很低的原因,主要为如下两个方面:
1、服药率很低:由于高血压病的病理特点要求患者要天天服药,不能间断,“是药三分毒”!药物的毒副作用,对长期服药的患者,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因而顾虑重重。形成了“不难受就不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的尴尬;有的经济困难的患者,由于不能长期承受高昂药价的负担,也就干脆不求医治病了。
2、对本病的知晓率很低。资料显示:有40%的城市居民和85%农村居民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病,他们常常没有自觉症状,它是隐蔽发展的;有的人不头痛、不头晕、不难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发展,忽然有一天突然暴发,死了!这个死因,就是高血压病一手制造的;所以叫做“无声杀手”。大敌当前,必须奋起对抗。
必须指出的是:具有下述的生活习惯和特点的人,如:长期吸烟、肥胖、妇女更年期、家庭遗传因素、多吃盐、缺少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性情急燥等,都是属于易患高血压病的人群,虽然没有高血压病的自觉症状,也必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做好预防措施。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采用透皮给药方式,以中药制成药膏外敷,为广大高血压病患者(包括上述易患高血压病的“边缘”人士和因经济条件未能施治的人群)提供无任何毒副作用,疗效明显,价格低廉的药物,作防治之用。
(三)技术内容
1、药方组成:罗布麻44克、野菊花34克、防己36克、五倍子22克。
2、药理:
①罗布麻叶:甘苦而凉,有小毒;功能清火降压,强心利尿。副作用是:服药后较多为肠鸣腹泻,个别出现气喘和肝痛。
②野菊花:功能散头面游风,清肌中血热,平熄肝阳上亢。
③防己:大苦大寒(A)抗心律失常,对缺血性心肌有明显保护作用;(B)利水祛风,纠正嘌呤代谢紊乱。
④五倍子:含鞣酸,是鞣革原料之一,它与皮下组织起化学作用后,会使之变得柔软疏松,为透皮给药起到开路作用。
本疗法透皮给药的基本内容为:
1、以“超微提纯,临界萃取”的方法,使药物的颗粒达到透皮给药要求的细度。
2、以经穴为给药“窗口”,使药物以一定的分量,源源不断地透过皮肤通过毛细血管丛进入血液中;避免了口服药对肠胃的刺激和肝脏的损害。
(四)具体实施方法
1、以中脘穴为贴药部位,敷药前先用肥皂水洗净皮肤,然后贴上药膏,盖上纱布,以胶布固定,注意保持湿度,每日换药1次。
2、用药一周,即可看到降压效应,不会出现西医降压药造成血压急剧下降的不适感。一般患者血压可恢复至“正常”或“理想”水平,(小于130/85毫米汞柱),老年人以降至(140/90毫米汞柱)为妥。但仍应继续用药,以防复发。
3、辅助疗法:
①如身体条件许可,坚持有氧的代谢运动,也就是大肌群有节奏为特征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登楼、登山、球类、健身操等。
②戒烟限酒,烟中的尼古丁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管内膜受伤。限酒:啤酒不超过300毫升,白酒不超过25毫升以上,过量饮酒,有可能诱发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加重高血压临床症状。
③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快乐心境,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④坚持意守丹田的气功锻练,可使血压缓慢下降,同时呼吸舒畅,头脑清醒;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参考文献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本草新用途》2002年7月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瑞兴,未经张瑞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44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交换燃煤散热器
- 下一篇:光半导体装置以及光波导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