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血液样本总胆固醇的感测件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59355.0 | 申请日: | 200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3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苏建雄;洪妙玲;金宁君;吴太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勤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92 | 分类号: | G01N33/92;G01N27/327;C12Q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血液 样本 胆固醇 感测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血液样本总胆固醇的感测件,具体而言,涉及以电化学检测血液样本总胆固醇的感测件。
背景技术
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含量是血脂测试的指标之一,常用作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或治疗评估的依据。若能在日常随时进行检测,将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控制在标准值内,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率。
生化分子成分测定的实施方式,以往可利用分光光度仪配合反应成分在特定波长下进行光学呈色反应的分析,例如吸光度等。然而,具有分析仪器必须在实验室等特定场所进行等的限制,其测定上的不便性再加上相对的低浓度的生化分子成分检测结果的不稳定性,屡屡造成实施上的困难。
电化学的测定方法是经酶进行生物化学反应之后产生的电子传递依检体中待测物质浓度成正比的电流流量,再经导电电极检测,其快速反应及电子快速传递至电极而测定的特性,成为迅速而可靠的检测法。电极式检验片由于其容易制造、成本低廉且携带方便已普遍地应用于各种检测产品,例如血糖、尿酸、胆固醇等各种生化检测器。
以往用于检测血液胆固醇含量的血液样本需经离心、沉淀、分离等预处理的步骤,去除可能干扰检测结果的物质,例如血球。然而,若欲在居家自行检测则势必无法进行上述的预处理步骤,而改用全血样本进行检测。例如,美国第5,695,947号专利揭示一种用于检血液胆固醇含量的生物传感器,该项专利系以血清作为测试样品,其并未教示如何处理全血样本中的血球或其它干扰物质影响检测结果。
美国第6,033,866号专利揭示一种利用电化学分析原理检测血糖的生物传感器。根据该项专利所揭示的内容,检体系经由参考电极上的孔洞滴入夹层中的反应垫片,途中可经分离膜的作用分离血球及干扰检测结果的物质。然而,血液胆固醇的检测反应系不同于血糖的检测,尤其是全血样本中的干扰成分对于胆固醇的检测结果的影响远大于血糖的检测。该项专利并未教示,使用全血样本进行胆固醇含量检测时,分离膜设置的位置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
美国公开第2003/0183591号专利揭示一种可以自全血样本中分离血球的生物传感器。全血样本进入过滤区时,利用水平层析的原理,减缓血球的移动速度,使血浆在血球通过过滤区到达电极反应区进行检测。然而,该种水平层析的原理需要较长的样本分离时间,且不易控制血球移动速度,无法确保血球完全不会进入反应区,仍无法符合快速且精准检测的需求。另一方面,日本公开第2004-245736号专利揭示一种可以使用全血检测高密度胆固醇(HDL)与三酸甘油的检测试片,但是该件专利所揭示的检测试片的构造较复杂,要使用血球延迟剂,且血球过滤与血浆流动必须仰赖外加帮助抽气进行,需要高达数十μL的样本且反应时间长达数十分钟。
因此,仍需要一种能够直接使用全血样本进行检测,且能快速精准获得检测结果的传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快速检测血液样本总胆固醇的感测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精确检测血液样本总胆固醇的感测件。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检测全血样本总胆固醇的感测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示一种用于检测血液样本总胆固醇的感测件,包括分别形成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工作电极与对等电极,该第一与第二基板其中之一具有一开孔开设于该形成电极的位置供血液样本通过;绝缘层,其形成于该第一或第二基板表面并暴露出该基板的电极与电极端点接头,以令该端点接头与施加电压的电子装置电性连接;反应垫,其设置于工作电极与对等电极间且含有反应试剂,该反应试剂包括电子传递物、能与待分析物起反应并产生与浓度相对应的电流的酶、及缓冲液;以及分离垫,其设置于该基板开孔上,使该血液样本进入该开孔之前,先通过该分离垫分离去除该检体中的干扰物。本发明用于检测血液样本总胆固醇的感测件于基板开孔上设置有分离垫,血液样本进入该电极开孔之前,先通过该分离垫分离去除该样本中的血球及其它干扰物,而具有快速且精准检测全血样本总胆固醇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勤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勤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9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