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驱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2421.1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43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峰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20;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影像 显示 驱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驱动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消除模糊现象(Blurring phenomena)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就其用途而言大致上可区分作为一般显示荧幕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作为电视用的液晶显示装置。事实上,该两种液晶显示装置基本结构并没有很大差异,而只是部分组件及部份电路不同,以及部份组件设置位置不同。
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是主要包含一液晶显示板1、一背光模组2、一驱动回路3、及一控制回路4。液晶显示板1是至少包含有一液晶层11、一彩色滤光基板12、一晶体管回路基板13及两偏光板(polarizer)14、15。液晶层11是夹置于彩色滤光基板12与晶体管回路基板13中,而该些偏光板14、15是分别设置于彩色滤光基板12及晶体管回路基板13的一侧。背光模组2是主要包含一灯箱21及一驱动光源的驱动器22。灯箱21是至少包含复数个发光元件及一扩散板。一般而言,发光元件是可为冷阴极萤光灯管。而驱动回路3是电性连接于液晶显示板1,用以驱动液晶显示板1,一般,驱动回路3主要由复数个驱动IC及至少一驱动电路板所构成。控制回路4是用以控制驱动回路3,并进而控制液晶显示板1。控制回路4是大多与驱动器22一同设置于灯箱21的一侧。而灯箱21是邻设于液晶显示板1,以使灯箱21的各发光元件的光源可以照射液晶显示板1,并使各发光元件的光源亮度呈现于液晶显示板1的一显示面16中。
就上述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影像显示驱动方法而言,由于液晶层11中的液晶反应时间比较慢,所以在液晶显示板1的显示面16上显示动画时会出现模糊现象,为解决此一问题,近来业者致力于研发反应时间比较快的液晶,但使用反应时间比较快的液晶将使液晶显示板1制程的难度提高。而且,即使是液晶反应时间变得比较快,在液晶显示板1的显示面16上显示动画时仍然会出现模糊现象,原因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为持续显示型(holding type),在此种显示模式下,由于人的眼睛在观看动画时会不自觉追踪画面中移动物体,加上眼睛视觉暂留效果,因此即使液晶的反应时间够快,在液晶显示板1的显示面16上显示动画时仍然会出现模糊现象。
以下,将以图2A~2D来说明液晶反应时间对于影像的影响,图2A中是针对显示面16中的任一像素位置在两个图框时间内次第写入电压信号V1。由图2B可知,当液晶反应时间较慢时,该像素的液晶并不能立即到达稳定的状态,因此在第一图框时间T1内该像素的穿透率(transmittance)(图2B中实线所示曲线)并不能达到电压信号为V1所对应应有的穿透率Tr1,甚至到第二图框时间T2内该像素的穿透率也不一定能达到电压信号为V1所应有的穿透率Tr1,此时,若使用反应时间较快的液晶,则在第一图框时间T1内该像素的穿透率(图2B中虚线所示曲线)虽不能达到电压信号为V1所对应应有的穿透率Tr1,但到第二图框时间T2内该像素的穿透率就可以几乎达到电压信号为V1所应有的穿透率Tr1。此时,如图2C所示,若以发光元件的光源照度为L1照射时,则于显示面16该像素位置所呈现的亮度是如图2D所示。然而,虽然使用反应时间较快的液晶可使像素较快达到应有的亮度,然而由于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模式为持续显示型,因此不论液晶反应时间有多快,现有液晶显示装置仍然会存在有动画模糊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启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2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活性材料和使用其的锂电池
- 下一篇:乙炔选择性加氢为乙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