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丁辛醇生产中产生的废碱液的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0167.1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程学文;刘正;栾金义;宋惠琴;杜蓓;王宜军;刘襄渝;张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66;C02F1/7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韦庆文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辛醇 生产 产生 废碱液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含有高浓度醇类、醛类物质的有机化工生产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丁辛醇生产过程中,正丁醛缩合生成辛烯醛的反应需要在碱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由于反应过程中有水生成,为保持系统中碱催化剂的浓度,必须连续不断地从系统中排出碱性废水,该碱性废水不仅pH很高,而且有机物含量很高,其COD一般在40000~50000mg/L,主要污染物包括丁醇、丁醛、辛烯醛、辛醇等醇类和醛类物质,是目前较难处理的一种废水。
由于丁辛醇生产废碱液中有毒有害物质较多,浓度较高,单独预处理的难度较大,目前企业一般不对其进行预处理,而是采取经稀释后直接进入生化处理装置的方法处理。
一方面,随着国家废水排放标准的提高,企业废水处理达标排放的压力不断加重;另一方面,国家出于保护水资源的目的,水费上调,会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节约用水水平,减少废水生化处理时的稀释水量,这样也增加了废水达标排放的难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有效的丁辛醇生产废碱液的预处理方法,降低废水COD,减轻后续处理过程的处理负荷和用水负担。
在现有技术中,CN1124230C提供了一种酸化自萃取处理辛醇废碱液的方法。该方法首先用浓硫酸对废碱液进行酸化处理;然后用酸化后析出的有机相作为萃取剂进行萃取处理。经过上述过程,丁辛醇生产废碱液的COD去除率为50%左右。
现有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废碱液的COD浓度,但是去处效果不好,不能满足降低后续生化处理压力、减少生化处理负荷、减少稀释水用量的要求,并且,由于采用萃取处理工艺,容易带来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废碱液的处理效果,减少二次污染,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辛醇生产废碱液的处理方法,有效降低废水COD,减轻后续处理的负荷,达到提高生化处理效果、减少稀释水用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丁辛醇生产中产生的废碱液的处理方法,所述废碱液呈碱性,含有丁醇、丁醛等醇类物质和醛类物质,该处理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调节所述废碱液的pH至酸性,沉降分层,然后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B.对所述水相进行催化氧化处理,催化剂为亚铁盐,氧化剂为双氧水。
在具体实施时,在步骤A中,调节所述废碱液的pH为1.0~6.0,优选的pH为2.0~5.0;用于调节pH的酸为硫酸或/和盐酸;沉降分层的处理时间为10~30min,优选的处理时间为15~25min。
在具体实施时,在步骤B中,所述氧化剂的H2O2与水相中COD的重量比为0.5~3.5,优选的重量比为1.0~3.0;所述催化剂为硫酸亚铁,其中Fe2+与氧化剂中H2O2的重量比为0.04~0.20,优选的重量比为0.08~0.16;催化氧化的处理温度为40~80℃,优选的处理温度为50~70℃;催化氧化的处理时间为30~180min,优选的处理的时间为60~150min。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在步骤C中,调节经过步骤B处理的水相pH至中性或弱碱性,进行中和反应,然后进行固液分离。用于调节废碱液pH的碱为氢氧化钠;调节废碱液的pH为6.0~9.0,优选的pH为7.0~8.0;中和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80℃,优选的反应温度为40~60℃;中和反应的反应时间为5~30min,优选的反应时间为10~25min。
优选的丁辛醇生产中产生废碱液的处理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在所述废碱液中加入硫酸或/和盐酸,调节其pH为2.0~5.0,经过15~25min沉降分层处理,然后分离有机相和水相。
B.采用硫酸亚铁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对步骤A得到的水相进行催化氧化处理。所述氧化剂的H2O2与水相中COD的重量比为1.0~3.0,所述催化剂的Fe2+与氧化剂中H2O2的重量比为0.08~0.16,催化氧化的处理温度为50~70℃、处理时间为60~150min。
C.在经过步骤B处理的水相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其pH为7.0~8.0,进行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反应温度为40~60℃、反应时间为10~25min,然后进行固液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0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aGaO3基固体电解质靶材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制取丙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