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4920.6 | 申请日: | 200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3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高全中;吴勇;许明霞;刘江宁;汤可夫;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Q7/38;H04L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章社杲;尚志峰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步 小区 扇区 通信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骤,用户终端和原服务小区/扇区协商选择一个或多个合适的interlace用于进行异步小区/扇区切换或切换准备,并通过信令确认;以及
第二步骤,在确认后,所述原服务小区/扇区在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interlace上为所述用户终端进行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用户终端根据以下原则中的任意一个来选择所述一个或多个interlace:(1)根据自身能力避免在两个异步小区/扇区之间的原服务小区/扇区上发送上行业务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ACK信道信息的同时在目标小区/扇区发送上行业务信道或上行控制信道或上行ACK信道信息;(2)根据自身能力避免在两个异步小区/扇区之间的原服务小区/扇区上接收下行共享控制信道或下行业务信道或下行ACK信道信息的同时在目标小区/扇区接收下行共享控制信道或下行业务信道或下行ACK信道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服务小区/扇区通过根据所述原服务小区/扇区和目标服务小区/扇区的当前绝对时间和帧设置参数计算原服务小区/扇区和目标服务小区/扇区之间的偏差来寻找所述合适的interlace。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根据原服务小区/扇区和目标服务小区/扇区发送的时间校准信息以及自己接收的两个扇区的延迟情况寻找所述合适的interlac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原服务小区/扇区进行的服务包括:只在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interlace上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控制信道信息;只在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interlace上为用户终端分配上下行业务信道资源;只在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interlace上的一个interlace上接收用户发送的上行控制信道信息;只在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interlace上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行ACK信道信息;只在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interlace上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ACK信道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原服务小区/扇区协商选择的所述一个或多个interlace分为上行和下行两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三步骤,在选择之后,所述用户终端在不需要向所述原服务小区/扇区发送信号的反向interlace上向目标小区/扇区发送切换准备信令或切换信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步骤中,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目标小区/扇区发送的切换准备信令或切换信令包括:在接入信道上发送的接入试探;在反向导频指示信道上发送的反向导频指示;在反向请求信道上发送的反向请求消息;在信道质量反馈信道上反馈的前向信道质量指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扇区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所述信令决定如何反馈或是否准许所述用户终端接入:在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导频指示信道的情况下,所述目标服务小区/扇区反馈导频质量指示;在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反向请求消息或前向信道质量指示的情况下,所述目标服务小区/扇区根据是否准许切换,决定是否对所述用户终端进行调度并发送控制信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异步小区/扇区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服务小区/扇区根据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所述信令决定如何反馈或是否准许所述用户终端接入:在用户终端发送接入试探,并且所述目标服务小区/扇区准许所述用户终端接入的情况下,所述目标服务小区/扇区向所述用户终端反馈确认消息;在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反向请求消息或前向信道质量指示的情况下,所述目标服务小区/扇区根据是否准许切换决定是否给所述用户终端进行调度并发送控制信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49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音频音量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变径电缆带压下井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