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治疗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3132.5 | 申请日: | 2006-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博兴;何家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23/02 | 分类号: | A61H23/02;A61N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波 治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波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超声波治疗(ultrasound therapy)对身体的作用是使待治疗的组织温度升高及对组织的机械性振波作用(按摩),组织温度升高可加速新陈代谢及愈合的速度且使得疼痛减轻并促进组织修复愈合,而对组织的机械振波可去除组织彼此间的沾粘。
参阅图1,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波治疗装置包括一个操控接口91、一个与该操控接口91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92、一个与该控制模块92电性连接的放大输出模块93,以及一个与该放大输出模块93电性连接并具有一个超声波换能单元(ultrasonic transducer)941的治疗探头94。
该操控接口91接收使用者输入的超声波治疗时间。该控制模块92在使用者设定的治疗时间范围内,输出一具有一个特定频率的第一驱动信号v1。该放大输出模块93接收该第一驱动信号v1并调整该第一驱动信号v1的大小以成为一第二驱动信号v2,并输出该第二驱动信号v2到该超声波换能单元941。该超声波换能单元941输出与该第二驱动信号v2相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以将该第二驱动信号v2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由于该超声波换能单元941一般是以压电振荡器(piezo-crystal)制成,该第二驱动信号v2的振幅不小于30伏左右即可驱动该超声波换能单元941发出超声波振动,因此该放大输出模块93必须将该第一驱动信号v1的振幅放大。当该治疗探头94接触在皮肤时该超声波振动可通过皮肤而传递到待治疗的组织,以使待治疗的组织温度升高并对待治疗的组织做按摩。
若是该超声波振动的频率(即该第一及第二驱动信号v1、v2的频率)在3MHz左右,该超声波振动可对皮肤以下约1厘米范围之内的表层组织做修复,对超过1厘米深度的组织3MHz的超声波振动其治疗效果便不显著。若是该超声波振动的频率在1MHz左右,该超声波振动可促进皮肤以下1到3厘米范围内的深层组织的血液循环效果,但是对于皮肤下1厘米以内的组织其治疗效果即不显著。
但是因为大部分的情况下待治疗的组织都是包含皮肤以下3厘米之内全部的组织,因此需要以2种频率的超声波振动对皮肤下3厘米之内全部的组织做治疗,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波治疗装置并无法自动产生2种频率的超声波振动,使用者必须于一种频率的超声波治疗后,以手动的方式做切换为另一种频率的超声波治疗,且医护人员必须经常检视每一位使用者接受超声波治疗的时间,以判定是否切换超声波振动的频率,因此在使用上也就比较不方便。
再者,若是不小心以该治疗探头94接触皮肤做治疗的时间过久,将会发生该治疗探头94温度升高的现象,此时对例如老年人等感觉神经末稍较迟钝的使用者而言,就无法立即感应到治疗探头94温度升高而容易发生被烫伤的危险,而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波治疗装置对此问题并无事先防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声波治疗装置,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波治疗装置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声波治疗装置,包含:一控制模块、一放大输出模块及一治疗探头。该控制模块输出一自动切换于数种频率之间的第一驱动信号。该放大输出模块与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并接收该第一驱动信号,且调整该第一驱动信号的大小以成为一第二驱动信号。该治疗探头与该放大输出模块电性连接并接收该第二驱动信号,且输出与该第二驱动信号相同频率的超声波振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超声波治疗装置输出的超声波频率自动切换于数种频率之间,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方块图,说明现有技术中的超声波治疗装置的原理;
图2是本发明超声波治疗装置的较佳实施例一电路方块图;
图3是本发明超声波治疗装置输出的超声波波形;
图4是一类似图3的波形图,说明本发明超声波治疗装置输出的超声波波形的另一种形态;
图5是本发明超声波治疗装置的一部分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超声波治疗装置的另一部分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杰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31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