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令的设备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0107.1 | 申请日: | 200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5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建;李小强;李迎阳;李周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B7/26;H04Q7/30;H04Q7/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进桂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系统 传输 控制 设备 方法 | ||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控制信令的方法,包括步骤:
a)对应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系统带宽大于部分用户设备所支持的带宽的部署情况,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将其系统带宽划分为两个部分带宽;
b)所述基站将资源块分配给各个用户设备;
c)针对每一个用户设备,所述基站在一个部分带宽中传输相应的信道资源分配的主控制信令;
d)当所述用户设备支持的带宽等于系统带宽时,在所述主控制信令所指示的信道资源中,所述基站传输对应于所述用户设备的次控制信令来指示另一个部分带宽中的信道资源分配状况;
e)所述基站发送包括主控制信令和次控制信令在内的控制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资源块分配的依据是用户设备的信道质量指示、用户设备所支持的带宽、以及用户设备的数据业务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道资源分配适用于下行局部式信道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信道资源分配适用于下行分布式信道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对应于不支持系统带宽的用户设备,基站在用户设备所处的带宽内选择控制信道来传输主控制信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对应于支持系统带宽的用户设备,当基站在步骤b)中为用户设备所分配的所有资源块均处于某个部分带宽中时,基站在该部分带宽内选择控制信道来传输主控制信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对应于支持系统带宽的用户设备,当基站在步骤b)中给用户设备所分配的部分资源块处于部分带宽B1中而另外的资源块处于部分带宽B2中时,基站依据一定的准则来选择部分带宽B1或部分带宽B2中的一个控制信道来传输主控制信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选择部分带宽的准则是基站选择传输相对较多资源块的部分带宽来传输信道资源分配的控制信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对于分布式信道传输,基站在次控制信令中用一比特信息来指示另一个部分带宽中的信道资源分配状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0”来指示在另一个部分带宽中没有为该用户设备分配信道资源,而用“1”来指示在另一个部分带宽中为该用户设备分配信道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0”来指示在另一个部分带宽中为该用户设备分配信道资源,而用“1”来指示在另一个部分带宽中没有为该用户设备分配信道资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码分复用方式来将所述一比特信息在步骤c)中所指示的信道资源中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时分-频分复用方式来将所述一比特信息在步骤c)中所指示的信道资源中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对于局部式信道传输,所述的次控制信令直接指示在另一个部分带宽中的信道资源分配状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信道资源分配的比特映射来指示另一个部分带宽中的信道资源分配状况。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中,对于局部式信道传输,基站通过用作为次控制信令A的一比特信息来指示另一个部分带宽中是否为该用户设备分配了信道资源,并且当该一比特信息指示另一个部分带宽中为该用户设备分配信道资源时,用单独的次控制信令B来指示具体的信道资源分配状况。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的次控制信令A,用“0”来指示在另一个部分带宽中没有为该用户设备分配信道资源,而用“1”来指示在另一个部分带宽中为该用户设备分配信道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01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地上消火栓的遇撞后阀塞自动关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