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托盘收缩包装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34658.7 | 申请日: | 200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滨 |
主分类号: | B65B53/02 | 分类号: | B65B53/02;B65B53/06;B65B3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新技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卫义 |
地址: | 116023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盘 收缩 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机,特别是一种托盘收缩包装机,主要用于托盘类物品的收缩包装,属于包装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托盘类包装中,木箱包装已逐渐被拉伸缠绕包装方式所取代,既减少了木材消耗,又降低了包装成本,是国内外物流市场实现“门对门”货运采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新兴包装工艺。但是,手动或机械拉伸缠绕包装,因它是将拉伸膜螺旋缠绕在被包装物体上,存在包装效率低、包装材料消耗多,标识不显现和不防雨等缺点,其适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为采用收缩包装,国外MSK公司采用气体火焰加热收缩方式,该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和只能进行物体周边四面体加热,包装物顶端不能加热收缩,包装效果差;国内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通道式收缩炉采用电加热方式,但不能将货物顶起,收缩膜无法裹紧托盘底部;同时存在两侧温度高、前后温度低、收缩不均、耗能高等缺陷。
已有技术中,专利号为ZL95231020.1和ZL98238471.8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两种结构热风循环收缩包装机,该包装机采用通道式收缩炉加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包装托盘类物体同样存在两侧温度高、前后温度低、收缩不均、耗能高等缺陷。由于包装设备不能将货物顶起,收缩膜无法裹紧托盘底部。
为解决包装货物底部收缩膜无法裹紧问题,专利号为ZL02288248.0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介绍了一种高速收缩包装机,该包装机的加热箱包括上加热箱和下加热箱,上、下加热箱之间设置有输送排链,工作隧道架设在输送排链上方,利用设置在工作隧道内排链下侧机架上的两组摩擦条产生的摩擦力,升降输送排链的滚筒在前进过程中产生自转,使包装货物底部受热均匀,达到收缩包装货物底部的目的。由于上述包装机采用机械方式将收缩膜裹紧在包装货物底部,其包装过程中无法将存留在收缩膜与包装货物之间的气体排除,因此整个包装不仅存在收缩膜收缩不均,包装效果差问题,同时由于该包装机设置有上、下两个加热箱,工作隧道两端敞开,包装过程同样存在着两侧温度高、前后温度低、耗能高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托盘拉伸缠绕包装和国内外托盘收缩包装方式以及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托盘收缩包装机。由于该包装机设有货物抬起机构,不仅可以降低包装成本,减少能耗,同时可提高包装效果,起到包装防水作用。本包装机适用于各类托盘物品的包装。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托盘收缩包装机,包括传送链(辊)、收缩炉机构以及电气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收缩炉机构由下端敞口的收缩炉及其升降装置组成,收缩炉敞口对应传送链(辊),安装在传送链(辊)的上方。该收缩炉除敞口端外,其余五面采用封闭结构形成炉体。上述收缩炉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和热风循环系统。收缩炉在其升降装置的带动下,将传送机构输送到收缩包装工位的托盘包装物进行加热收缩包装;完成包装后,收缩炉在其升降装置带动下回归到初始状态,传送机构带动托盘包装物离开收缩包装工位,完成一个封闭包装过程,等待下一包装。收缩炉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减少能耗,提高收缩膜的包装效果。上述收缩炉升降装置可以采用齿条传动装置、液压油缸传动装置、滑轮传动装置等结构。
对应上述收缩炉敞口竖直方向,传送链(辊)的下方设置有托盘包装物抬起机构,该抬起机构可以采用液压油缸或气缸以及齿条啮合装置,将位于传送链(辊)上的托盘包装物抬起。采用上述抬起机构可以缩短收缩炉的下行时间、提高包装机包装效率。
为了排除存留在收缩膜与包装货物之间的气体,在抬起机构上平面上设置有排气装置,用于在包装过程中将包装袋中的气体排除,达到包装薄膜裹紧托盘包装物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突出优点是:
一、由于采用下端敞口的收缩炉,包装过程封闭进行,温度均匀,能耗低。
二、由于抬起机构的设置,可以大大缩短收缩炉的下行时间,提高包装机包装效率。
三、由于排气装置的设置,包装后薄膜紧贴在托盘包装物表面,具有较强的捆素力,不使物体散落,可有效防水,方便海上、陆路等各种方式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收缩炉主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1、托盘包装物;2、传送机构;3、抬起机构;4、收缩炉;5、升降装置;6、传送链(辊);7、电机;8、排气装置;9、电气控制机构;10、液压油缸或气缸;11、红外线加热管;12、离心风机;13、出风口;14、回风口。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滨,未经孙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346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