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树脂结合复合磨料的磨具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24276.6 | 申请日: | 200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0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尹育航;郑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奔朗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3/32 | 分类号: | B24D3/3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结合 复合 磨料 磨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具,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天然石材、人造板材、陶瓷砖、耐火材料和混凝土板材等材料的表面磨削、抛光用的环氧树脂结合复合磨料的磨具。
背景技术
常见的适用于天然石材、人造板材、陶瓷砖、耐火材料和混凝土板材等材料表面磨削、抛光用的磨具是以氧化镁、氯化镁、碳化硅等材料在常温下通过水化反应结合而成,其中的含镁材料在产品中占60%左右,如中国专利文献CN1600501A中公开了一种快速制造研磨抛光磨具的制造方法,它包括的组分及重量配比是:氧化镁(MgO)28%,31°波美度的氯化镁溶液(MgCl2)30%,硫酸镁(MgSO4)2%,液体酚醛树脂2%,粉状酚醛树脂10%,240#至1200#碳化硅15%,铝氧粉(Al2O3)3%,刚玉(Al2O3)10%,在搅拌氧化镁和其它各种粒度的碳化硅、铝氧粉和刚玉混合磨料中加入酚醛树脂粉,再加入氯化镁,把酚醛树脂液调配均匀。产品浇注后必须戴着模具在烘干箱中加热至185℃,使产品中的酚醛树脂达到一定的强度和硬度。另外,碳化硅是人工合成的,每生产出1吨成品砂大约需要消耗近1万度电,制作成本高。
在石材加工行业多以16~24个磨盘连续加工的抛光设备为主,在陶瓷加工行业多以28~40个磨盘连续加工的抛光设备为主,其中,每个磨盘安装6个磨具。就陶瓷加工行业而言,这种含镁的磨具在实际使用时耐磨性较差,能耗高,每个加工抛光磨盘的工作电流为14~20安,压力为2~4kg,平均每2个小时必须更换一次磨具,其相对加工成本较高,另其更换频繁,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每天每条生产线仅仅由于磨具自身的消耗就将产生大约折合干料2吨重的泥浆及污水,这些泥浆及污水的处理给企业造成极大的麻烦,同时也给周边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生产周期短、耐磨性能好、强度高、工作压力小、使用寿命长、能耗低的环氧树脂结合复合磨料的磨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氧树脂结合复合磨料的磨具,其特征在于磨具的组分包括环氧树脂、磨料和固化剂,其重量百分比依次为:环氧树脂15~78%,磨料2~44%,固化剂4~18%,其中,磨料包括金刚石、碳化硅或刚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固化剂包括4.4′-亚甲基双苯胺、固体二氨基二苯基甲烷或液体改性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的磨具的组分还包括其它辅助材料,该其它辅助材料包括氧化铝、氯化钡、氯化钠、石英砂、有机膨润土、湿润剂、硅酸锆、碳酸钙、石墨粉、石榴石、硫酸镁、酚醛树脂、硬脂酸锌或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其中,其它辅助材料所占据的重量百分比为:2~66%。
本产品可制成与现有产品相同的任意形状,可适用于天然石材、人造石材、陶瓷、耐火材料、混凝土等各种类型的材料表面的磨削及抛光,可应用于各种磨削抛光设备,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提供的以环氧树脂、磨料、固化剂及其它辅助材料结合而制成的磨具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等特点,具体表现为:本产品的工作周期是现有产品工作周期的88~100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既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减少了相应的操作人员的数量,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时由于使用新产品,在其工作过程中施加在每个磨盘上的工作压力仅为1~2kg,其工作电流为8~9安,相对于原现有产品2~4kg工作压力、14~20安的工作电流降低能耗40%左右;由于工作压力的降低,相应生产设备的故障率、维修率也大幅下降,工作噪声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进一步得到降低;本产品耐磨性能好、强度高、韧性好,平均每天每条生产线只消耗25kg左右的磨具,其结果是直接减少磨具的消耗和残余物的产生,既降低了用户处理废弃物和废水的难度,也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产品由于不再使用氧化镁材料,也大幅度减少了对碳化硅材料的使用量,为我国节约矿山资源及降低能耗提供了一个可以切实可行的道路。
本发明具有制作成本低、耐磨性能好、相对加工成本低、强度高、工作压力小、使用寿命长、能耗低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奔朗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奔朗超硬材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24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声表面波校准系数的射频识别
- 下一篇:一种SCR静电保护器件及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