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19492.1 | 申请日: | 2006-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0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谭洪新;罗国芝;孙大川;朱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水产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10;C02F1/52;C02F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俊立 |
地址: | 2000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养殖 系统 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利用物理、生物、化学方法实现养殖水体净化和回复利用,其工艺中均包括固液分离、生物过滤、泡沫分离净化单元,但通过现有水质净化单元的组装和配置,很难降低水处理装置规模和系统运行能耗,水处理单元的集成化程度难以提高。
目前,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好氧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生物絮凝-氧化处理工艺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利用絮凝动力学原理,通过引入适当大粒径的絮状颗粒物,利用大表面积对细微颗粒物质的絮凝吸附作用,提高絮体的沉降速度,减少污水的沉淀时间;同时,絮体又通过接触凝聚的原理,吸附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固体,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这些工艺通过在生物絮凝吸附反应池中引入活性污泥颗粒,实现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物的生物絮凝吸附沉淀,但是,这些工艺需要污泥中间沉淀池、污泥活化池和污泥回流,装置规模庞大。
另一方面,由于高密度养殖水的有机负荷相对较低,采用活性污泥式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养殖水的难度较大,运行不稳定。同时,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实际推广应用中,需要大幅度降低设施规模、水处理成本和运行成本。因此,开发一体化物化/生化养殖水处理装置对降低养殖水处理成本、降低水处理设施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密度养殖水处理效率低、处理成本高、处理能耗大、水处理装置配置复杂而影响集成化程度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的方法。
本方法采用填充式生物絮凝沉淀、生物膜过滤、水质稳定调控,其特征是待处理养殖水从填充式生物絮凝沉淀单元的下部进水口流入,填充式生物絮凝沉淀单元内的上部2/3填充由聚烯烃类和聚酰胺复合材料制成的高密度立体弹性填料层,养殖水向上流经高密度立体弹性填料层,水力停留时间在20~60min之间,通过生物絮凝吸附、同步硝化反硝化、物理截留对养殖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氮和磷进行去除,填充式生物絮凝沉淀单元内的下部1/3为尖底状集泥区,积累的污泥从填充式生物絮凝沉淀单元的排污口排出,处理后的养殖水从填充式生物絮凝沉淀单元的上部出水口流入生物膜过滤单元,生物膜过滤单元内的上部2/3填充由聚-N-烷基-4-乙烯吡啶-卤化物制成的垂直排列无纺布过滤填料层,养殖水向下流经无纺布过滤填料层,水力停留时间在30~120min之间,利用无纺布的高比表面积、正电荷吸附所导致的微生物固定化作用,形成高活性生物膜,对养殖水进行进一步的硝化反硝化处理、聚磷菌过量吸磷处理,实现养殖水的深度净化,生物膜过滤单元内的下部1/3为尖底状微氧曝气/集污区,根据水质情况进行微氧曝气和曝气反冲洗,积累的污泥从生物膜过滤单元的底部排污口进入填充式生物絮凝沉淀单元的尖底状集泥区,该排污动作通过生物膜过滤单元的插拔式排污管控制,当需要排污时,拔出所述插拔式排污管,处理后的养殖水从生物膜过滤单元的尖底状微氧曝气/集污区的上部流入水质稳定调控单元,水质稳定调控单元内填充由斜发沸石、蛭石、页岩、石灰石按体积比为4∶2∶2∶2的比例均匀混合配制的矿物质填料层,养殖水向上流经矿物质填料层,水力停留时间在30~120min,利用矿物质填料层的微量元素自动释放补偿和碱度补偿,实现养殖水质的碱度平衡和离子补偿,处理后的养殖水从水质稳定调控单元的清水排出口流出。
本发明将生物絮凝沉淀、生物膜过滤、水质稳定调控有机组合在一起,利用微生物的生物絮凝吸附作用快速去除有机污染物质和悬浮物、利用无纺布的微生物固定化作用建立高活性生物膜、利用矿物质填料的微量元素自动释放补偿机制实现养殖水的离子平衡;与单独的生物絮凝沉淀处理、单独的生物膜处理、生物絮凝-氧化处理技术相比,本方法具有适应能力强、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率高、能同时脱氮除磷、基建投资省、运行能耗低的突出效果,而且可利用微曝气技术优化生物膜过滤单元的运行条件,具有出水水质稳定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水产大学,未经上海水产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194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速效男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梯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