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00908.5 | 申请日: | 200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法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法水 |
主分类号: | A61G9/00 | 分类号: | A61G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37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便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厕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便器。
背景技术
尿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可是人们不能够随时随地的小便,小便去厕所是常识,但并非人人轻易做到,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如行动不便伤病员等等)要去厕所非常麻烦的,在没有人帮助时只有忍,否则是很难堪的,目前使用小便器为传统开口接尿器,因接尿器口都没有封盖,尿液臭气将很快散发到室内,现在没有一种既方便使用,又避免臭气散放的小便器来解除人们这些烦恼。人们常用的方法就是忍,而忍尿伤身自古以来的医理和常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且避免尿液臭味散发的小便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小便器,它由开口接尿杯,阀体盖和输尿软管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开口接尿杯的接尿口上设有一个阀体盖,阀体盖带有关、开喷水口的阀门手柄,由固定螺丝固定,在阀体盖右侧设置一个接水咀,接水咀内置一个弹簧支撑密封圈,开口接尿杯为中空的圆蒜子形;开口接尿杯底部设置一个防臭环覆盖开口接尿杯底部出尿口,开口接尿杯底部出尿口与输尿软管一端接通,则通过螺帽旋紧连接。
本发明的小便器使用方法,将本发明的小便器放在固定架上,将阀体盖右侧接水咀与室内自来水管相通,要使用小便器时,就手握着开口接尿杯的柄,从固定架上取下开口接尿杯接尿,尿接完后,将开口接尿杯与阀体盖螺旋密封,用手顺时针方向旋转阀门手柄打开阀体盖上喷水口,用自来水自上而下喷洗开口接尿杯中尿液,将开口接尿杯中尿液冲出开口接尿杯底部出尿口,通过输尿软管另一端与室内卫生间排污管接通,将开口接尿杯中尿液输送到化粪池。不使用小便器时,就用手逆时针方向旋转阀门手柄,由密封圈关闭阀体盖上喷水口,防臭环覆盖开口接尿杯底部出尿口,留一点清水浮在开口接尿杯底部,避免了输尿软管的尿液臭味从开口接尿杯底部出尿口向上散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非常适合行动不便的人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分离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防臭环示意图。
图中1、阀门手柄,2、阀体盖,3、开口接尿杯,4、防臭环,5、弹簧,6、密封圈,7、密封圈,8、密封圈,9、喷水口,10、固定螺丝,11、出尿口,12、螺帽,13、输尿软管,14,固定架,15、接水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图1、图2、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小便器,它由开口接尿杯(3),阀体盖(2)和输尿软管(13)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开口接尿杯(3)的接尿口上设有一个阀体盖(2),阀体盖(2)带有关、开喷水口(9)的阀门手柄(1),由固定螺丝(10)固定,在阀体盖(2)右侧设置一个接水咀(15),接水咀(15)内置一个弹簧(5)支撑密封圈(6),开口接尿杯(3)为中空的圆蒜子形;开口接尿杯(3)底部设置一个防臭环(4)覆盖开口接尿杯(3)底部出尿口(11),开口接尿杯底部出尿口(11)与输尿软管(13)一端接通,则通过螺帽(12)旋紧连接。
本发明的小便器使用方法,将本发明的小便器放在固定架(14)上,将阀体盖(2)右侧接水咀(15)与室内自来水管连接相通,要使用小便器时,就手握着开口接尿杯(3)的柄,从固定架(14)上取下开口接尿杯(3)接尿,尿接完后,将开口接尿杯(3)与阀体盖(2)螺旋密封,用手顺时针方向旋转阀门手柄(1)打开阀体盖(2)上喷水口(9),用自来水自上而下喷洗开口接尿杯(3)中尿液,将开口接尿杯(3)中尿液冲出开口接尿杯(3)底部出尿口(11),通过输尿软管(13)另一端与室内卫生间排污管连接,将开口接尿杯(3)中尿液输送到化粪池;不使用本发明的小便器时,就用手逆时针方向旋转阀门手柄(1),由密封圈(6)、密封圈(7)及密封圈(8)关闭阀体盖(2)上喷水口(9),防臭环(4)覆盖开口接尿杯(3)底部出尿口(11),留一点清水浮在开口接尿杯(3)底部,避免了输尿软管(13)的尿液臭味从开口接尿杯(3)底部出尿口(11)向上散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法水,未经王法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009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数字射线成像检测最优透照参数系统建立方法
- 下一篇:生石灰的成分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