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灯源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95649.1 | 申请日: | 2006-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3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谢宇恒;丁初稷;曾祥辉;李素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61/35 | 分类号: | H01J61/35;H01J61/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平面灯源,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高亮度以及高发光均匀度的平面灯源。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部分的显示屏幕皆以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LCD panel)为主流。然而,因为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具有发光的功能,故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必须提供一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功能。背光模组中的灯源一般是发光灯管所提供,而灯管所发出的光线再通过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片并进行散射后,形成一适于照射液晶显示面板的面光源。
但是,若能直接利用平面灯源,则可以提升光线的利用效率以及更均匀的面光源,且平面灯源除了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外,也可应用在许多其他的领域上。因此,平面灯源有其发展的优势。
一般而言,平面灯源是一种等离子体发光元件,其主要是利用在电极对之间形成一高电压差以产生高能电子,并经由高能电子撞击惰性气体(inert gas)而形成所谓的等离子体。之后,等离子体中被激发的激态原子会以放射紫外线的方式将能量释放出来,而所放射的紫外线会进一步激发平面灯源中的荧光粉(phosphor),以发出可见光。
然而,目前的平面灯源在其四周的亮度明显较暗或是呈现非白光的颜色。这是因为,在平面灯源最边缘处因荧光粉的发光效率不如平面灯源的中心区的发光效率。因此,平面灯源四周的亮度总是较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灯源,其可以解决已知平面灯源在其四周会有亮度较低的缺点。
本发明提出一种平面灯源,其包括一主体区以及位于主体区周围的一边缘区。此平面灯源包括第一基板、多条第一电极、多个介电图案、一荧光层、多个第一荧光图案、第二基板以及一胶框。第一电极是配置于第一基板上,且第一电极会排列于主体区以及边缘区内。介电图案覆盖住第一基板上的第一电极。荧光层是配置于主体区以及边缘区内的这些介电图案之间。第一荧光图案是配置于边缘区中的荧光层上。第二基板是配置于第一基板上方。胶框是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且位于边缘区的外侧,以将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接合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荧光图案的材质与荧光层材质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平面灯源还包括多个第二荧光图案,配置于主体区中的荧光层上。较佳的是,设置在主体区的第二荧光图案的密度小于设置在边缘区的第一荧光图案的密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荧光图案的材质与荧光层材质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荧光图案的尺寸与第一荧光图案的尺寸相同。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二荧光图案的尺寸与第一荧光图案的尺寸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平面灯源还包括一反射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平面灯源还包括多数个间隙物,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平面灯源还包括另一荧光层,配置于第二基板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此平面灯源还包括多条第二电极,配置于第二基板的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平面灯源中,由于在边缘区的荧光层上还包括配置有第一荧光图案以增强边缘区的发光亮度,因此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平面灯源的四周会有亮度较暗的问题。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灯源的剖面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平面灯源中位于第二基板的构件的上视图。
图2A是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灯源的剖面示意图。
图2B是图2A的平面灯源中位于第二基板的构件的上视图。
图3A与图3B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灯源的剖面示意图。
图4A与图4B是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灯源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2:主体区
104:边缘区
106:第一基板
108a:阴极电极
108b:阳极电极
108:第一电极
109:介电图案
110、116:荧光层
112:第一荧光图案
114:第二基板
118:胶框
119:密闭空间
120:反射层
122:间隙物
124:第二荧光图案
126: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956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