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89030.X | 申请日: | 2006-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高晓冬;何宗付;陈若雷;卫剑;刘学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45/02 | 分类号: | C10G4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舒;庞立志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清洁 柴油 加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在存在氢的情况下下精制烃油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加强,人们对汽车尾气排放的要求也日趋严格,并提出了相应的车用燃料规格要求。在世界范围内最新的燃料规格中,对柴油指标做出了严格的控制,其中不仅对柴油硫含量有了比以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密度、芳烃含量和十六烷值等方面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例如,欧洲从2000年起实施的欧III排放标准中规定车用柴油硫含量小于350μg/g,多环芳烃不能高于11重%,十六烷值不小于51;2005年实施的欧IV排放标准中规定车用柴油硫含量小于50μg/g,多环芳烃不能高于11重%,十六烷值不小于51。此外,《世界燃油规范》中对柴油中的硫含量和芳烃含量以及十六烷值提出更苛刻的要求,例如其II类柴油标准要求硫含量小于300μg/g,芳烃含量小于25重%,多环芳烃小于5.0重%,十六烷值大于53;而III类柴油标准为硫含量小于30μg/g,芳烃含量小于15重%,多环芳烃小于2.0重%,十六烷值大于55。由此可见,生产清洁柴油是各大炼油企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柴油馏分中各类硫化物随着分子大小、分子结构、取代基的数量以及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其加氢脱硫活性差别很大,硫醇、二硫化物和噻吩的反应活性远高于的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的,在缓和的加氢反应条件下就能脱除掉;而在硫原子的邻位上有取代基的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由于具有空间位阻效应,其加氢脱硫活性是最低的,在较苛刻的反应条件下其加氢脱硫的速率也很低。但是如果要满足低硫柴油的要求,就必须将这些难反应的多取代基的二苯并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掉。此外,环烷烃和芳香烃的十六烷值低,也是生产清洁柴油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用现有的技术生产清洁柴油,必须在原有的加工工艺下,提高操作的苛刻度,通常采取提高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氢分压和降低空速等方法。但提高反应温度,不仅严重影响催化剂使用寿命,使装置运行周期缩短,而且会产生大量的裂解产物,带来收率下降,以及产品颜色变深和色度不稳定的问题,同时,由于芳烃加氢受热力学平衡限制,过高的操作温度会降低芳烃加氢饱和率。而高的氢分压对设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降低体积空速意味着降低装置处理量。因此,对现有技术来说,提高苛刻度必然带来操作成本提高、操作周期缩短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加工原料向重质化方向发展和高硫原油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使得柴油馏分的处理难度进一步增加,用常规的加氢精制技术已经很难达到清洁柴油的产品质量要求。
CN1415706A公开了一种生产低硫、低芳烃清洁柴油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两个反应段,原料油经过第一段进行加氢精制和裂化反应后,进入第二段催化汽提反应器的中间汽提段进行轻重馏分分离,轻烃馏分进入上段反应区进一步加氢精制,重馏分组分进入下段反应区进行深度脱硫、脱芳烃。该方法能生产低硫、低芳烃的清洁柴油,但是该方法中提到的催化汽提反应器的压力控制复杂,操作难度大;同时催化汽提反应器结构复杂,工程设计难度较大,实施困难。
CN1173012C公开了一种柴油深度脱硫脱芳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加氢反应器,在第一反应器中装填加氢改质催化剂、加氢裂化催化剂或加氢精制催化剂,在第二反应器中装填加氢精制催化剂,在两个之间设有一个氢气汽提塔,以除去第一反应器生成的硫化氢和氨等气相杂质。该方法采用在中等压力下,采用非贵金属催化剂脱除柴油原料的硫、芳烃含量,但该方法中设置高压氢气气提塔,投资成本和操作成本高。
US5609752公开了一种脱芳烃和提高十六烷值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加工干点为390℃左右的柴油馏分,所使用的催化剂活性金属为第VIII族金属和第VIB族金属钼和/或钨,其中所选的第VIII族金属中含有贵金属铂,载体是经水热处理的β分子筛和氧化铝的混合物,催化剂在使用前经过还原再硫化的预处理过程。该方法既可以采用一段多剂串联流程,也可以采用两段法流程。但该方法中采用了贵金属催化剂使得成本增高,运转风险大、操作灵活性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90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摇篮床
- 下一篇:使业务提供商设备获取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