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演进网络架构下的移动性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86540.1 | 申请日: | 200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4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戬;郭小龙;朱志明;胡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志强;麻海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演进 网络 架构 移动性 管理 方法 | ||
1、一种演进网络架构下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确定用户设备UE需要进行锚点Anchor迁移时,由UE要迁移到的新Anchor提供用于支持UE后续通信的通信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Anchor提供所述通信资源的方法为:
新Anchor建立用于支持UE后续通信的用户面、并为UE分配用于支持UE后续通信的通信地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Anchor建立所述用户面的方法为:
新Anchor与当前为UE服务的UPE直接或间接交互,在新Anchor与该用户面实体UPE之间建立用于支持UE通信的用户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PE是一直为UE服务的UPE,或是因发生UE位置更新而新选择的为UE提供服务的UPE。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Anchor建立所述用户面的方法为:
向当前为UE服务的UPE发送激活会话上下文请求Activate Session ContextRequest;新UPE根据收到的Activate Session Context Request为UE分配传输通道资源,再将该传输通道资源中的必要参数发送给新Anchor;新Anchor根据收到的所述必要参数为要新建的承载分配网际协议IP地址并分配数据传输通道资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必要参数是被携带于创建会话上下文请求Create Session Context Request中发送给新Anchor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Anchor与所述UPE之间的交互是通过当前为UE提供服务的移动管理实体MME实现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ME是一直为UE提供服务的MME,或是因发生UE位置更新而新选择的为UE提供服务的MME。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UE需要进行Anchor迁移的方法为:
根据以静态方式预先设置的锚点迁移信息和/或以动态方式获取的锚点迁移参数来确定UE是否需要进行Anchor迁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锚点迁移信息确定UE是否需要进行Anchor迁移的方法为:
预先设置为UE服务的网络服务器Network Sever和相连的各Anchor之间的路由度量,并判断具有最优路由度量的Anchor是否为当前与UE通信的Anchor,如果是,确定UE不需要进行Anchor迁移;否则,确定UE需要进行Anchor迁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将具有最优路由度量的Anchor确定为UE应迁移到的Anchor。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锚点迁移参数确定UE是否需要进行Anchor迁移的方法为:
获取为UE服务的Network Sever所连接的各Anchor的状态参数,并将获取的各Anchor状态参数中的一个或多个对应比较以得出状态参数占优势最多的Anchor,再判断该Anchor是否就是当前与UE通信的Anchor,并在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UE需要进行Anchor迁移。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将状态参数占优势最多的所述Anchor确定为UE应迁移到的Anchor。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锚点迁移参数确定UE是否需要进行Anchor迁移的方法为:
获取为UE服务的Network Sever所连接的各Anchor的状态参数以及各Anchor与该Network Sever之间的路由度量,并判断状态参数占优势最多的Anchor与Network Sever之间的路由度量是否低于预先设置的路由度量底限,在判断结果为否时进一步判断该Anchor是否就是当前与UE通信的Anchor,并在判断结果为否时确定UE需要进行Anchor迁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865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