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土类磁铁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64455.5 | 申请日: | 200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健;内田信也;田中美知;中山靖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TDK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7/02 | 分类号: | H01F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熊玉兰;吴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磁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含有稀土元素的磁铁基体(磁石素体)上设置有保护膜的稀 土类磁铁。
背景技术
作为稀土类磁铁,已知例如有Sm-Co5系、Sm2-Co17系、Sm-Fe-N系、R-Fe-B 系(R表示稀土元素),可以作为高性能永久磁铁使用。其中,由于R-Fe-B系 主要使用比钐(Sm)更丰富存在、价格比较便宜的钕(Nd)作为稀土元素, 再加上铁(Fe)也便宜,并且具有与Sm-Co系等同等以上的磁性能,所以特 别受到关注。
但是,由于这种R-Fe-B系稀土类磁铁含有容易被氧化的稀土元素和铁作 为主要成分,所以存在耐腐蚀性比较低、性能劣化和偏差等问题。
以改善这种稀土类磁铁耐腐蚀性低为目的,提出了在表面形成由耐氧化性 金属等构成的保护膜的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叠层两层镍(Ni)镀层的 稀土类磁铁,专利文献2记载了在镀镍层上叠层镍-硫(S)合金镀层的稀土类 磁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5997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7-1061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虽然利用这些保护膜的确可以提高稀土类磁铁的耐腐蚀性,但是在 氯化物或者二氧化硫等的严酷的氛围气环境下,即使存在很少的针孔,也会被 腐蚀,因此要求进一步改善。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耐腐蚀性的稀 土类磁铁。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稀土类磁铁具备含有稀土元素的磁铁基体和被覆该磁铁 基体表面的保护膜,该保护膜包括各具有1种结晶组织的三层或三层以上的多 层膜,上述保护膜整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晶组织。
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稀土类磁铁中,由于保护膜包括各具有1种结晶组织的 三层或三层以上的多层膜,保护膜整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晶组织,所以该 保护膜的致密性提高了。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稀土类磁铁具备含有稀土元素的磁铁基体和被覆该磁铁 基体表面的保护膜,该保护膜包含与磁铁基体邻接的具有多晶组织的第一保护 层、与磁铁基体相间隔的具有多晶组织的第二保护层、在第一保护层与第二保 护层之间设置的一层或一层以上中间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具有柱状结晶组织的 第三保护层。
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稀土类磁铁中,由于在与磁铁基体邻接的具有多晶组织 第一保护层和与磁铁基体相间隔的具有多晶组织的第二保护层之间设置一层或 一层以上中间层,该中间层包括具有柱状结晶组织的第三保护层,所以在第一 保护层与第三保护层之间以及第二保护层与第三保护层之间的晶界比较复杂。
对于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稀土类磁铁,保护膜优选包含三层叠层体,所述三 层叠层体的相邻的层之间具有互不相同的结晶组织。
对于本发明第二方案的稀土类磁铁,优选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的平均 结晶粒径比第三保护层长径方向的平均结晶粒径小。在这种情况下,保护膜还 可以包含设置在第一保护层与第三保护层之间的第四保护层,第四保护层的平 均结晶粒径比第一保护层的平均结晶粒径大,并且比第三保护层长径方向的平 均结晶粒径小。
这里,针对本发明第一方案的稀土类磁铁说明的“保护膜包括各具有1种 结晶组织的三层或三层以上多层膜,保护膜整体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晶组 织”并不是指一层膜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晶组织,而是指在一层膜具有一 种结晶组织的情况下,三层或三层以上的多层膜整体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结晶 组织。该“结晶组织”是由结晶的形状、粒径(平均结晶粒径)决定的组织(结 晶构造)。特别是,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晶组织”,例如可以列举多晶(微 晶)组织和柱状结晶组织的组合等。而且,关于“保护膜包括三层叠层体,所 述三层叠层体的相邻的层之间具有互不相同的结晶组织”结构,当保护膜是四 层或四层以上的多层膜时,四层或四层以上中的三层具有该结构即可。特别是, 当保护膜是四层或四层以上的多层膜,保护膜中存在多组“三层叠层膜”时, 并非全部组合的“三层叠层膜”都必须具有该结构,只要所述多组之中的至少 一个组合的“三层叠层膜”具有该结构即可。当然,全部组合的“三层叠层膜” 都具有该结构也可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DK株式会社,未经TDK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4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形成系统和透明涂覆装置
- 下一篇:由丙烷生产丙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