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2731.4 | 申请日: | 200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0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欣屏;郑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 | 分类号: | H01P1/20;H01P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频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滤波器。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产品在高功率状态下传输数据时,极易产生高频谐波噪声从而造成电磁干扰。为解决此问题,在设计无线通信产品的控制线路时,需增设滤波器以抑制所产生的高频谐波噪声。而实际的滤波器使用上会有二倍频及更高倍频以上谐波产生,故如何有效抑制二倍频及更高倍频以上谐波的产生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滤波器10的示意图。滤波器10包括输入端100、输出端102、高阻抗传输线12以及低阻抗传输线14。输入端100与输出端102分别与高阻抗传输线12的两侧电性连接,用于馈入与馈出电磁波信号。低阻抗传输线14包括第一耦合部140与第二耦合部142。高阻抗传输线12的两端分别与低阻抗传输线14的第一耦合部140与第二耦合部142电性连接。请参阅图2,所示为经电磁模拟所得图1的滤波器10的测试图。由图2可知,滤波器10应用于802.11a工作频段时,倍频处仅具有两个传输零点,不能有效抑制更高倍频的谐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滤波器,可有效抑制倍频处的谐波产生并可增加截止频带的衰减频率。
一种滤波器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第一阻抗线、第二阻抗线以及第三阻抗线。输入端用于馈入电磁波信号。输出端用于馈出电磁波信号。第一阻抗线与输入端及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阻抗线与第一阻抗线电性连接。第三阻抗线围绕于第二阻抗线的外侧,并与第二阻抗线相互耦合。
上述滤波器利用外加的第三阻抗线环绕于第二阻抗线外侧的设计方式,可增加截止频带的衰减速率,并有效抑制倍频处谐波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滤波器的示意图。
图2为经电磁模拟所得图1的滤波器的测试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耦合效应示意图。
图5为经电磁模拟所得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测试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滤波器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滤波器的测试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滤波器20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滤波器20设置于基板上(未图示),其包括输入端200、输出端202、第一阻抗线22、第二阻抗线24以及第三阻抗线26。在本实施方式中,滤波器20为低通滤波器。
输入端200用于馈入电磁波信号,输出端202用于馈出电磁波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端200与输出端202位于同一直线上。输入端200以及输出端202为滤波器20的50欧姆匹配阻抗。
第一阻抗线22包括第一传输线220、第二传输线222以及第三传输线224。第一传输线220、第二传输线222与第三传输线224依次首尾电性连接,并且第一传输线220与第三传输线224均与第二传输线222垂直连接,即第一传输线220与第三传输线224相互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端200与输出端202电性连接于第一阻抗线22的两侧,并且输入端200与第一传输线220电性连接,输出端202与第三传输线224电性连接。
第二阻抗线24包括第一耦合部240与第二耦合部242,分别与第一阻抗线22的两端电性连接,即第一耦合部240与第一传输线220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二耦合部242与第三传输线224的一端电性连接。第一耦合部240与第二耦合部242相互平行,并且第一耦合部240与第二耦合部242之间具有间隙,藉以相互耦合。
第三阻抗线26围绕于第二阻抗线24的外侧,并与第二阻抗线24之间具有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阻抗线26包括第一耦合线260、第二耦合线262以及第三耦合线264,并且所述耦合线依次首尾电性连接。第一耦合线260与第三耦合线264均与第二耦合线262垂直连接,即第一耦合线260与第三耦合线264相互平行。第一耦合线260、第二耦合线262以及第三耦合线264围绕于第二阻抗线24的外侧,即第一耦合线260设置于第一耦合部240的一侧,并且与第一耦合部240产生耦合效应;第二耦合线262设置于第一耦合部240的另一侧与第二耦合部242的一侧,并且与第一耦合部240与第二耦合部242产生耦合效应;第三耦合线264设置于第二耦合部242的另一侧,并且与第二耦合部242产生耦合效应。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滤波器20的耦合效应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27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