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棍球运动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2420.8 | 申请日: | 200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8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周逢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逢雨 |
主分类号: | A63B59/06 | 分类号: | A63B59/06;A63B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4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 ||
1.一种棍球运动,对比赛场地要求不高、竞赛规则简单易懂、技术动作简洁明了、比赛用具便宜耐用,其特征是:比赛器具为棍球1、棍球棒2、置球筒3和接球网10四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棍球运动,其特征是:棍球和棍球棒是细长的圆柱体,棍球是直径为2cm、长度为20cm、壁厚为2mm的空心圆柱体,制作材料多为高强度略有弹性的树脂聚合物(稍用力掰棍球没有明显的弯曲即可);棍球棒是直径为3cm、长度为100cm的实心圆柱体,制作材料没有严格要求(一般不采用金属,即使是金属空心棍球棒,一般也不采用,以防发生危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棍球运动,其特征是:置球筒3是一个碗形的开口空心筒,开口直径13cm,高度为10cm,可用树脂聚合物或金属制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棍球运动,其特征是:接球网10由网兜11和网杆12组成,网兜的网眼为边长1cm的菱形,网兜圈13直径25cm,网兜深度为30cm;网杆为直径1.5cm、长度100cm的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棍球运动,其特征是:比赛场地没有严格要求,凡是草地、泥地、沙丘、水泥地、雪地等,不管平坦与否,只要扇形面积在400m2左右即可;比赛场地为40°-120°扇形,扇形顶点挖一小坑,放进置球筒;发球区4是在置球筒向后1m处画一条与置球筒垂直的2m直线,该直线两端垂直各画一条直线与扇形两边线相交;扇形两边长为50m,每隔10m画弧线相连;扇边和弧线等线段都可以用石灰线或钉上包装带作为标记;发球区和第一个10m区域都是颠球区5;接球区6在扇形30m区域;由于比赛分为单人赛、双人赛、三人赛、多人赛(4-6人),所以比赛场地扇形角度相应为40°、70°、90°、120°,其他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棍球运动,其特征是:技术分为发球8、颠球9、击球、接球四项;进攻方将棍球斜放入置球筒内7,用棍球棒击打棍球上端,棍球反弹而起,这就是发球8;发球之后要立即用棍球棒将棍球向上轻击轻挑,让棍球在棍球棒上方不断起落,这就是颠球9;颠球之后用力向扇形区域击打,叫击球;进攻方将球击出的同时,防守方迅速跑步用接球网10接住棍球,这就是接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棍球运动,其特征是:竞赛规则--进攻方发球只准一次,击球只准一次,颠球则必须至少一次;发球、击球一次以上,视为犯规;发球后不颠球即击球,视为犯规;超过发球区发球、超过颠球区颠球、超过发球区及颠球区击球,视为犯规;进攻方发球、颠球过程中,棍球一旦落地即为失败;发球、颠球不落地,但击球未出发球区、颠球区或超出扇形区(以落地点为准),也视为失败;防守方在进攻方击球前脚触或越过接球区线段,视为犯规;防守方未用接球网10而用手、脚或身体其他部位接触到棍球,视为犯规;防守方用接球网捞起进攻方击出的已接触过地面正在跳动或滚动的棍球,视为防守失败;防守方在进攻方击球的同时,可以在扇形区域内任意跑动;防守方在扇形区域内接住进攻方击出的棍球,视为防守成功并得分;防守方双脚在扇形区域内接住进攻方击向扇形区域外的棍球,视为防守成功并得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棍球运动,其特征是:比赛可以根据情况分男女组、老幼组,也可以根据情况不分男女老幼,比赛双方各自秘密排号,然后把排号结果交给裁判,裁判按进攻方和防守方相同号码叫出双方队员入场比赛;比赛分为单人赛、双人赛、三人赛、多人赛(4-6人),每次比赛可以根据参赛人数编组,在1-4项中取舍,或根据各代表队情况选择其中1-4项;如果各代表队人数较多,则可以分组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棍球运动,其特征是:单人赛即进攻方只有一个人发球、颠球、击球,防守方也只有一个人接球;双人赛即进攻方和防守方各有两人,进攻方两人的动作必须交替按序间隔而行,其中一人连续两次动作,视为犯规;三人赛即进攻方和防守方各有三人,进攻方三人的动作必须交替按序间隔而行;多人赛依上述规则类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棍球运动,其特征是:各小组按单人赛、双人赛、三人赛、多人赛顺序进行比赛,单人赛、双人赛、三人赛、多人赛场次分别为8、8、6、6,进攻、防守交替轮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逢雨,未经周逢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24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bCr13Mo气体氮化工艺
- 下一篇:六溴环十二烷生产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