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助睡椅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60682.0 | 申请日: | 2006-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9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江长堆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62 | 分类号: | A47C7/62;A47C16/00;B60N2/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港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亚宏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睡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助睡椅,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简单、使乘客可安稳地睡觉的助睡椅。
背景技术
目前,车的内的座椅上没有助睡结构,在行车过程中,如果乘客因瞌睡休息时,其身体躯干由于无支撑物,因此会随车而前后移动,或左右晃动,甚至摔倒。如果要平躺睡在后排座椅上,但由于空间有限,一般只能睡一个人。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简单、使乘客可安稳地睡觉的助睡椅。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助睡椅,主要包括座椅骨架,设置在该座椅骨架上的头枕、靠背、坐面,尤其是在靠背两侧设有一对可拆卸的肩卡,所述肩卡设有卡管及与该卡管套接的联接管,其中该卡管内插设有一可相对该卡管移动的细拉杆,该细拉杆的一端铰接有一操纵旋钮,卡管上相应设有开口槽,该操纵旋钮可转动地枢接在该开口槽处并凸出于卡管外侧壁,细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可相对该卡管移动的变截面轴,该变截面轴的细轴端设有使变截面轴作轴向复位的弹力组件,该弹力组件一侧抵顶在卡管的一端部,该端部与联接管套接,该端部的侧壁上环周分布有若干个孔,该若干个孔内相应放置有若干个球体,所述联接管的一端与卡管套接,该联接管的一端内设有至少一道环槽,变截面轴的大截面处抵顶球体,使球体的部分圆弧面凸出于卡管外侧壁面,使球体的部分圆弧面位于环槽内,联接管的另一端固定在座椅骨架上。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其中:
在头枕与靠背之间连接处的两侧还设置有一对托手。
所述托手连接有一转动支撑轴,该转动支撑轴的下端还装有齿轮,在座椅骨架上安装有电机,该齿轮和该电机上的小齿轮啮合,该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有驱动按钮;该驱动按钮嵌在在靠背的侧边;所述托手分为软硬两层,其中托手通过硬层与转动支撑轴连接;所述转动支撑轴上焊接一固定板,在固定板上开设长圆孔,所述托手的硬层通过螺钉与螺母配合该长圆孔而与转动支撑轴固定在一起。
所述弹力组件设有平垫、固定件、以及夹设在平垫与固定件之间的压缩弹簧,该平垫抵靠在所述卡管的端部,该压缩弹簧套设在变截面轴的细轴上,固定件固定在该变截面轴的细轴的端部。
所述操纵旋钮是可转动地套设在一轴上,通过该轴而固定在卡管的开口槽处,操纵旋钮上还设有扭簧,该扭簧一端固定在操纵旋钮上,另一端固定在卡管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助睡椅的肩卡可固定乘客的两肩,保证乘客的身体躯干不随车的前后移动,肩卡的下端可卡入胳膊和胸间的窝中,使躯干不左右晃动。另外,头部也可因前有托手及头枕,而不会前后、左右晃动,这样在行车过程中就可安稳地睡觉。对于后排各个座椅如法炮制后,可以同时保证2-3人安睡。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一种助睡椅在乘客起始状态无睡意的一般情况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助睡椅在乘客睡眠状态需要助睡支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助睡椅在需要助睡支撑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助睡椅的肩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助睡椅的托手与转动支撑轴连接后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助睡椅的卡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助睡椅的卡管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3,本发明一种助睡椅,主要包括座椅骨架13,设置在该座椅骨架13上头枕1、靠背20、坐面6,其中在靠背20两侧设有一对可拆卸的C型的肩卡,在头枕1与靠背20之间连接处的两侧设有一对托手3。正常情况下,肩卡与托手3通常设置在后排或副驾驶座上。
如图3所示,肩卡通过联接管2固定在座椅骨架13上,即可用台阶螺栓30穿联后用螺母固定(台阶螺栓30的穿联一般从座椅后部安装)。肩卡主要包括用于定位的卡管7(如图4所示)、位于该卡管7内卡细拉杆14、铰接在细拉杆14的一端并凸出于卡管7外的操纵旋钮15、连接在细拉杆14的另一端的变截面轴12、以及可使变截面轴12可弹性恢复地在卡管7内作轴向移动的弹力组件,该弹力组件设置在卡管7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0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中和糠醛废水生化处理工艺
- 下一篇:一种诱导烟草烟碱提前转化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