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PON终端管理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60449.2 | 申请日: | 2006-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0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2 | 分类号: | H04B10/12;H04L12/2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on 终端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对PON终端进行管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宽带接入技术主要区分为铜线接入技术(例如各种DSL(数字用户线路)技术)和光接入技术。由光接入技术实现的接入网称为光接入网OAN(optical access network)。
PON技术是一种点对多点传送的光接入技术,无论是作为接入网络在用户侧的延伸节点还是作为一个数字家庭多媒体电信业务的载体,PON终端如何被高效率管理都是光纤网络中的重要技术问题。
对PON终端的管理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网管方案,现有技术的网管系统主要有两种方案:直接网管系统和间接网管系统。
现有技术中直接网管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直接网管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直接网管系统包括终端网管系统和接入设备网管系统两个独立的管理域,其中,终端网管系统实现对终端的管理,管理信息包括终端告警数据的采集、对采集到的告警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终端参数查询、配置、对终端的其它操作如软硬件的升级等;终端网管系统包括终端和终端网管单元,终端网管单元与终端间通过a接口直接交互。
具体到PON系统来说,直接网管系统包括PON终端管理系统和OLT(Optical Line Termination局方光纤接入设备)管理系统两个独立的管理域,PON终端管理系统通过a接口与PON终端(ONU/T OpticalNetwork Unit/Termination光纤接入终端设备,在本文中ONT/ONU统称为ONT)直接交互。
OLT管理系统包括OLT管理器和OLT,OLT管理器通过b接口实现对OLT的管理。
但是,直接网管系统存在较多的不足:
1)终端网管单元与终端间的a接口是基于IP协议的,因此对终端的管理受承载网质量的影响较大。
2)由于成本等原因,终端网管系统的容量受到较大限制。
3)难以及时有效地收集终端的告警、性能数据,容易造成终端网管系统性能瓶颈。
现有技术中间接网管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间接网管系统中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终端网管系统,是将终端作为AN的一个虚拟端口来对终端进行管理的。
具体到PON系统来说,OLT管理器将ONT作为OLT的一个虚拟端口来对其进行管理。
间接网管系统也存在如下的不足:
1)将终端作为AN的一个虚拟端口来对其进行管理无法提供终端的差异化管理。
2)接入设备网管系统的终端管理能力有限。
3)对于终端的所有管理流量,都需要由AN中转,给AN带来较大的处理开销;同样的,对于接入设备网管单元,除了完成正常的AN管理功能外,还需要完成终端的所有配置、告警/性能数据收集,对终端的整网统计分析等功能。因此,间接网管系统中对接入设备网管单元和AN的性能 等要求是苛刻的。
在PON系统种采用直接网管系统或者间接网管系统实现对PON终端的管理时,上述的不足同样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ON终端管理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对PON终端进行高效管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对PON终端管理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
a、同时采用无源光网络PON终端管理器和局方光纤接入设备OLT管理器对PON终端进行管理,所述PON终端管理器通过基于IP的协议对PON终端直接进行IP层以及IP层以上业务信息的管理,所述的PON终端管理器通过所述OLT管理器提供的接口对PON终端间接进行与物理层和链路层相关信息的管理。
其中所述的PON终端管理器通过基于IP的协议对所述的PON终端直接进行IP层以及IP层以上业务信息的管理具体包括:
所述的PON终端管理器通过基于IP的管理协议查询所述的PON终端的IP层以及IP层以上信息,所述的PON终端反馈其IP层以及IP层以上信息给所述的PON终端管理器;或者所述的PON终端主动向所述的PON终端管理器上报其IP层以及IP层以上信息。
其中所述的PON终端管理器通过基于IP的协议对所述的PON终端直接进行IP层以及IP层以上业务信息的管理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04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