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造玻璃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60308.0 | 申请日: | 200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42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淙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1/12 | 分类号: | C03B11/12;C03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造玻璃的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高效、均匀加热的模造玻璃用模具。
【背景技术】
在光学领域中非球面透镜具有能消除色差、可减少系统透镜数量、可小型化等优点,不过非球面透镜不易利用研削、研磨加工方式大批量生产,尤其是属于冷加工技术的研削加工,理论上几乎无法获得高精度非球面透镜。
射出成形法可以大量制作树脂材质非球面透镜,但树脂透镜性能比玻璃透镜差。如折射率、复折射率、色差、耐高温性能、稳定性等均不如玻璃透镜。因此玻璃材质非球面透镜一直被视为高附加价值的光学组件。1982年美国柯达公司首度将非球面模造光学透镜应用于传统相机,从此玻璃材质非球面透镜正式进入消费性领域。然而目前大批量的模造玻璃透镜仍然有障碍。
模造玻璃的过程为,先将玻璃制成合适大小的胚料,将胚料置于模腔中,在加热的同时加压以成形,再进行退火处理、调芯、清洗、镀膜等步骤可得成品非球面玻璃透镜。
模造时,胚料置于模腔中,需要将其加热到高于玻璃转化温度以易于成形。传统的加热方法一般是采用设置在模具上下表面的两片加热平板,通过模具自身进行热传递。或者是采用紫外/红外加热器进行加热。由于模具的材料一般为高硬度的陶瓷,其导热系数较小,且模具特别是多模穴模具结构复杂,加热时不易达成高效且均匀的加热。对于采用紫外/红外加热器而言,其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加热器,且加热效率也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其可进行高效且均匀的加热。
一种模造玻璃用模具,其包括上基座、下基座、及至少两个安装在所述上基座与下基座之间的模仁,在所述上基座及下基座至少其中一个远离所述模仁的一侧设有热扩散板,所述热扩散板上形成有向所述模具内延伸的热扩散棒。
热扩散板可与其他的热源,如加热板等配合使用,将加热板上产生的热量一部分传递给基座,进而通过模具自身的传热作用对模具进行加热;一部分热量经由热扩散棒导入到模具内部,而此部分由于可采用高导热率的金属或合金,具有高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模具剖面示意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模具的下基座的示意图。
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模具剖面示意图。
图4是第三实施例的模具剖面示意图。
图5是第四实施例的模具剖面示意图。
图6是第四实施例的热扩散棒沿VI-VI线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第一实施例的模具10包括上基座111、下基座112、及至少一个模仁12(图中示出两个)。模仁12包括安装在上基座111上的多个上模仁121及安装在下基座112上的多个下模仁122,上模仁121与下模仁122配合用于成形玻璃透镜。下基座112远离下模仁122的一侧上设置有一热扩散板13。
热扩散板13的组成材料可选自铜、铝、铜基合金或铝基合金等导热率高的金属或合金其中之一。参阅图2,下基座112上包括一通孔1121。优选的,通孔1121位于下基座112中心部位。热扩散板13上设置有一热扩散棒131,热扩散棒131经由通孔1121延伸到模具10内。热扩散棒131可一体形成在热扩散板13上,也可以焊接在下基座112上。还可穿设在下基座112中。本实施例中,热扩散棒131与热扩散板13是一体的。本实施例中热扩散棒131基本垂直于下基座112,但是热扩散棒131设置还可为其他方式,不阻碍模具10运行即可。热扩散棒131可为圆柱形或方形,但不限于圆柱形与方形,能进行传热均可。热扩散棒131的材料可为高导热率的金属或合金,如铜、铝、铜合金、铝合金其中之一。为避免阻碍模具10正常运行,热扩散棒131的高度不大于上模仁121与下模仁122闭合时,上基座111与下基座112之间的距离即可。
图1中并未示出模具可能有的其它部件,但可以理解在热扩散棒131与模仁12之间可以安装有其它部件,热量可通过该部件传递到模具上。热扩散棒131与模仁之间还可填冲其它具有高导热率的材料以提高加热效率。
为获得模具10内部热量的稳定性及防止热量向模具10外散失,模具10外壳16上还可设置一隔热层161。隔热层161导热率越低越好,常用的材料包括石棉布、玻璃布包裹氢氧化铝所得的保温棉、保温涂料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60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