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烫印膜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610052992.8 申请日: 2006-08-17
公开(公告)号: CN101049773A 公开(公告)日: 2007-10-10
发明(设计)人: 陈林辉;吴小莺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兴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41M5/40 分类号: B41M5/40;B41M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1121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热烫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烫印膜,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于大输液袋热烫印的热烫印膜,它还可应用于各种塑料包装袋、不干胶、卡片、薄膜、皮革、纸盒、铝箔等承印材料的烫印日期、批号和商品标价等。

背景技术

热烫印是用各种印刷方式(如凹印、丝印、胶印等),将图文印刷在塑料薄膜上,使用时通过热和压力的作用,使热转印花膜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面而实现图文印刷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种特殊印刷方法,在表面装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到建筑装饰材料、小到学生文具,包括药用液体封存、饮料灌装等,热烫印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印刷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人们在热烫印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细致。

据检索,中国专利87104082揭示了一种热转印色带,其特征为树脂体系是聚酰胺树脂和聚醚树脂或者聚酰胺树脂和天然沥青的混合树脂体系,以及加入的碳黑同时具有着色和导电的效果。

中国专利88107918.9公开了一种蜡质热敏色带,其特征在于其墨层主要由褐煤蜡、合成蜡、川蜡、IV树脂、蓖麻油和碳黑组成;其特点是成本地廉,缺点是耐擦性差。

中国专利90109475.7、97119461.0分别公开了一种蜡质色带,其缺点都是刮擦性能不理想,而且仅仅适用于TTR色带。

中国专利02129266.3公开了一种打码日期用膜,选用10%-15%的聚酰胺树脂和6-9%的改性松香树脂复配成着色层树脂体系。

综合上述专利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其研发技改重点都集中在热转印碳带部分,多数产品是用于传真机办公设备,耐刮擦性能比较差、易脱膜,对非纸张转移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转移率、不易脱膜、适用烫印介质广、优异图象清晰度、特别优秀耐刮擦性能等优点的热烫印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热烫印膜由基材、涂布于基材之上的离型层以及涂布在离型层之上的着色层构成;所述基材是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其厚度为4~12微米;所述离型层由硬蜡和热塑性树脂组成,离型层的涂布厚度为0.1~2微米,其中所述硬蜡熔点为75~150℃,所述热塑性树脂为热塑性附着力促进树脂和熔点为70~140℃的其他通用热塑性树脂组成;所述着色层由着色剂、热塑性树脂、填料、助剂组成,其涂布厚度为3~15微米,其中所述着色剂为耐温≥200℃的颜料或染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复配,所述热塑性树脂由热塑性附着力促进树脂和熔点为70~140℃的其他通用热塑性树脂组成,所述填料为>800目的透明填料,所述助剂包括分散剂、抗沉剂和消泡剂。

基材是热烫印油墨涂布的基体,要求它要耐温、耐压、拉伸变形小,因此本发明的热烫印膜基材选用双轴拉伸的PET聚酯薄膜,在性能上可满足这些要求,并将薄膜厚度设置在4~12微米之间;在参数选取方面,如果薄膜太厚会使烫印过程油墨层接收到的热量不足,导致转移率低;薄膜太薄回导致薄膜在烫印过程中被击穿;因此将薄膜厚度设置在4~12微米之间可获得理想的工艺效果。

本发明中的离型层涂布厚度为0.1~2微米,由10~80%的硬蜡、10~90%的热塑性树脂构成,其中热塑性树脂为热塑性附着力促进树脂和熔点为70~140℃的其他通用热塑性树脂组成。硬蜡熔点最佳为75~150℃,比较理想是蒙旦蜡、巴西蜡、四川蜡、PE蜡、PP蜡、日本蜡、聚四氟乙烯蜡等中的一种或者以上蜡的混合物。在这个熔点范围内复配的蜡体系,烫印转移率高,而且有满意的抗刮擦性能。离型层中的热塑性附着力促进树脂可选择丙烯酸树脂、氯化聚烯烃树脂或其改性树脂,优选为氯化聚烯烃树脂或其改性树脂。采用氯化聚烯烃树脂或其改性树脂,可以提高离型层和着色层的相容性,而且烫印后有额外高的抗刮擦性能。其他通用热塑性树脂可选择改性松香、萜烯、醛酮、EVA、TPU等一种或以上树脂的复配体系。这些树脂增粘效果好,有利于涂布和烫印。本发明中离型层的构成决定了它在一定的温度时可熔化,熔化时与基底层的黏结力变小,能很快从基底层上脱离,无粘连剩余物,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印刷适应性和耐磨性,起到保护彩色油墨,降低紫外线的辐射强度,降低空气中不利因素对油墨的影响,延长油墨使用期的作用。本发明中离型层的存在使烫印转移率达到最大,同时还具有高的涂层耐擦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兴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兴甬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529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