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臭废碱液吸收处理烟气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47793.8 | 申请日: | 200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3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华;朱峰;赵景霞;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60 | 分类号: | B01D53/60;B01D53/79 |
代理公司: | 抚顺宏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微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臭 废碱液 吸收 处理 烟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脱臭废碱液(如液态烃碱精制脱臭废碱液、汽油碱精制脱臭废碱液、乙烯碱精制脱臭废碱液)吸收处理烟气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经湿式氧化处理后的脱臭废碱液)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燃煤锅炉和燃油锅炉所使用的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如果不加以处理,这些污染物随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将对大气产生严重的污染。其它一些工业设施,如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催化剂再生装置、硫酸生产装置等,都会排放含有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废气,这些废气与锅炉烟气相同,均是严重的大气污染物。
对这部分烟气目前常见的处理脱硫方法有干法、湿法、半干法,其中湿法脱硫技术最成熟,国内外烟气脱硫技术也多以石灰石—石膏法为主。其原理主要是烟气从锅炉引出,经过除尘器除尘之后进入热交换器进行降温,降温后由鼓风机增压进入吸收器。以石灰石浆液做为吸收剂,在吸收器内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二水亚硫酸钙,并在浆液池底鼓入空气强制氧化生成二水硫酸钙,经过浓缩、脱水等工艺过程得到副产品石膏。该处理方法,第一,由于钙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使设备容易结垢发生堵塞;第二,脱硫产物的处理比较麻烦,使整个工艺比较复杂,制浆设备庞大,操作费用高,占地面积和投资较大;第三,石灰石—石膏法在吸收处理烟气的同时释放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第四,由于在烟气进入吸收器之前要先进入热交换器进行降温,而烟气量通常较大,热交换器总传热系数又较低,使热交换器所需要的换热面积较大,因此投资较大操作费用较高。
在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油品碱精制单元排出含有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的废碱液。这部分废碱液经湿式氧化处理后,硫化物的含量可以从5000~150000mg/L降低至小于5mg/L。但脱臭废碱液由于PH值较高,通常需要加酸进行酸化中和之后才能送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CNl393281A将含有机酸盐或有机酸的工业废水、废渣加入石灰(石)湿式烟气脱硫系统中,以提高石灰(石)利用率,并利用废物,但仍以石灰(石)湿式烟气脱硫为主,其固有的不足未能解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气吸收处理的方法,利用脱臭废碱液吸收处理烟气,可以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同时进行吸收,而不产生二氧化碳(温室气体)。该方法高效稳定,不易结垢,投资少,操作简便且操作费用低,处理后烟气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对脱臭废碱液进行了有效利用,一方面节省了用于酸化中和脱臭废碱液的酸,另一方面节省了用于烟气吸收处理的碱。并且有效解决了烟气换热降温时,传热效率低,设备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脱臭废碱液吸收处理烟气方法具体包括如下过程:
(1)将来自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废碱液进行湿式氧化脱臭处理,将其中的硫化物氧化为亚硫酸盐和/或硫酸盐;
(2)得到的脱臭废碱液作为烟气净化吸收剂,采用两段吸收方式进行烟气净化处理。
步骤(2)中所述的两段吸收方式为,第一段:第二段排放的吸收液直接与烟气接触,以降低烟气温度,同时脱除其中部分污染物;第二段:步骤(1)得到的脱臭废碱液与经过第一段降温后的烟气接触,吸收包括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的污染物,净化后的烟气排放。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工业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控制产品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产生量,对于含硫量较高的产品进行碱精制,如液态烃碱精制脱臭废碱液、汽油碱精制脱臭废碱液、乙烯碱精制脱臭废碱液等一种或几种。在此过程中排出的废碱液中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含量较高。废碱液脱臭方法采用湿式氧化方法,经氧化脱臭处理后,硫化物的含量可以从5000~150000mg/L降低至小于5mg/L,但脱臭废碱液PH值较高,碱度(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一般在2%~5%。废碱液的湿式氧化为本领域的公知知识,如CN98121081.3所介绍的湿式氧化方法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477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水脱硫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的多标签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