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结构加固的压力灌浆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30972.0 | 申请日: | 200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华;周军;龚斌;蔡良鑫;陈辉;尤雪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钟玉敏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结构 加固 压力 灌浆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在逆作法施工情况下,进行二次压力灌浆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改建过程中,常规采用从结构底层自下而上的施工工艺,结构加固采用自由灌浆或一次压力灌浆的方式,这种传统的加固施工方法利用砼的自重来保证连接处的接缝密实,因此,仅适用于顺作法施工。而对于特殊工况及施工进度要求情况下,建筑物改建加固需从结构中部或上部先施工,无法按常规从结构底层自下而上进行施工,若按照常规自由灌浆或一次压力灌浆的方法,由于灌浆材料存在收缩变形的影响,很难保证相邻上下段结构柱水平接缝处的密实度,从而影响竖向结构的有效传力。对于这种特殊情况,尤其是对建筑物结构质量要求高的工程,此种传统的自由灌浆或一次压力灌浆施工工艺便不能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构加固的压力灌浆施工方法,其通过在灌浆开始直至浆料初凝一段时间内,始终对灌浆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保证灌浆材料自身的密实度以及上下结构柱水平接缝的密实度,从而克服常规自由灌浆或一次压力灌浆施工方法存在的不能满足相邻上下段结构柱水平接缝处的密实度,影响竖向结构的有效传力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结构加固的压力灌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需加固结构柱进行凿毛施工,并进行结构表面清理;
(2)、在需加固结构柱外围拼装钢模板,模板上部开设压力灌浆施工的灌浆口和排气口,同时架设置换层平台;
(3)、在置换层平台上安装压力灌浆设备,将压力灌浆设备与钢模板上留设的灌浆口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将排气口与半U型钢管相连接,半U型钢管上端安装活塞,并搭设液压千斤顶及反力架;
(4)、用压力灌浆设备从灌浆孔灌浆,待上部排气口排出的浮浆浓度与灌入的灌浆料浓度相当时,利用液压千斤顶及反力架通过活塞将半U型钢管上口封闭,同时继续用压力灌浆设备加压,直至无法加压为止,关闭压力灌浆设备停止灌浆;
(5)、待钢模板内灌浆料初凝,利用液压千斤顶活塞通过半U型钢管进行封闭式二次加压,连续加压至液压千斤顶的压力无法再继续施加时,即停止二次压浆,完成整个压力灌浆施工。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压力灌浆施工方法与常规自由灌浆的传统工艺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压力灌浆机提供的压力以及液压千斤顶提供的二次压力进行灌浆料的施工,能够在灌浆开始直至浆料初凝一段时间内始终保证对灌浆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以保证灌浆材料自身的密实度以及上下结构水平接缝的密实度。
2.施工接缝部位能够通过压力进行连续的密实控制,确保施工缝位置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在材料初凝前再次通过液压千斤顶进行二次压浆,能够将砼材料的收缩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充分保证该段砼施工水平接缝的密实度。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建筑物改建加固需从结构中部或上部先施工等,无法按常规从结构底层自下而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情况,可以很好的解决施工接缝处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4为本发明施工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用于结构加固的压力灌浆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需加固结构柱进行凿毛施工,并进行结构表面清理:如图1所示,待上层结构混凝土柱1及下层结构混凝土柱2加固施工完毕后,将中层原结构楼板拆除,并凿毛中层需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柱3,提前24小时对中层混凝土结构柱3进行充分的浇水预湿,以保证在开始灌浆前,灌浆区段柱体为湿润状态,并将垃圾清理干净。
(2)、如图2所示,在需加固结构柱3外围拼装钢模板4,钢模板4上部开设压力灌浆施工的灌浆口6和排气口7,同时架设置换层平台5;所述灌浆口6和排气口7的位置设置在钢模板顶部垂直往下150mm处,对称设置,孔径均为75mm。
(3)、如图3~4所示,在置换层平台5上安装压力灌浆设备8,将压力灌浆设备8与钢模板4上留设的灌浆口6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将排气口7与半U型钢管9相连接,半U型钢管9上端安装活塞12,并搭设液压千斤顶10及反力架11。
(4)、在灌浆前计算每节灌浆料数量,同时控制材料的水灰比,确保能够满足结构柱的灌浆料用量,将砼灌浆材料由搅拌机搅拌均匀,加入水的质量为灌浆料的13%,搅拌时间控制在1~2min,现场检查材料流动度要求达到270mm后方可投入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309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ACL规则的管理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伽马电压产生器、源极驱动器以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