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冠心病易感性的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8066.7 | 申请日: | 200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3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冯哲民;邹祖烨;楼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50;C12Q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43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冠心病 感性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疾病易感性检测用的试剂盒,尤其是一种检测冠心病易感性的试剂盒,通过同时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基因(ATP-binding cassette,sub-family A,member 1,ABCA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对氧磷酯酶1基因(paraoxonase 1,PON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来预测个体对冠心病的易感性。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diseas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发达国家常见,美国约有700万人患本病,每年约50余万人死于本病,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近年来呈增长趋势。20世纪7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本病的人口死亡率分别为21.7/10万人口、15.7/10万人口和4.1/10万人口;90年代我国城市男性本病死亡率为49.2/10万人口,女性为32.2/10万人口。
冠心病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有资料表明,自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患病率增1倍。男性50岁,女性60岁以后,冠状动脉硬化发展比较迅速,同样心肌梗塞的危险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年轻的男性患者比年轻的女性患者多,但绝经后的女性以及年过六十的妇女,其危险就几乎与男性相等了,甚至大于男性。老年人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较高。
其发病机理是复杂的,综合性的较长过程。可归纳为四个步骤: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平滑肌细胞增生。2.血小板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后,释放出血清素,血栓素A2、血小板IV、VIII因子等。3.低密度脂蛋白由受损的内皮细胞渗入内膜下的平滑肌细胞,并被吞噬,进入细胞后被细胞内溶酶体的水解酶分解而释放出游离胆固醇,后者与亚油酸结合,成为重要发病环节。4.在上述病理变化基础上,最终发生冠状动脉纤维化、钙化。
冠心病是一种有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的多基因病,寻找冠心病相关基因进而阐明冠心病发病的遗传机制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基因(ABCA1)蛋白是一种整合膜蛋白,它以ATP为能源,促进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和磷脂的流出,在胆固醇逆转运(RCT)和HDL生成的起始步骤中起重要作用,被称作RCT守门人。核受体PPARs、LXRs和FXR对abcal蛋白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人体50种组织中存在有ABCA1mRNA,在胰、肝、肺、肾上腺和胎儿组织中ABCA1表达水平最高,ABCA1功能障碍将导致巨噬细胞内大量的胆固醇沉积而成为泡沫细胞,继而浸润血管壁,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PON1为paraoxonase 1(对氧磷脂酶1)编码基因,血清中的对氧磷脂酶1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对低密度脂蛋白LPL等生物大分子进行水解并降低氧化水平。从而降低血管内的氧化势,起到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基因发生缺陷后,导致对低密度脂蛋白LPL等生物大分子进行水解并降低氧化水平下降,造成对血管壁的损伤,带来心脑血管的疾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80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辣芥菜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节源多功能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