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煮药罐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27259.0 | 申请日: | 2006-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1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君;刘奕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甲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0025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家用煎煮中药的容器。
背景技术
几千年来,民间服用中药多用砂锅、瓦罐、陶制、搪瓷用具在家里自行熬制。自煎中药能根据每一个处方中不同药物组成的特点,自行确定煎药时间、浸泡时间、一煎二煎的用水量,以保证最大比例地煎出有效成分,防止误煎导致的成分耗损。但是,家庭自煎中药时要正确确定煎药时间、水量等就必须对中医中药知识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再有,传统的陶制药煲和砂锅内壁粗糙、孔隙和纹理多,易吸附各种药物成分而串味,难以清洗、容易粘渣,更麻烦的是为使药物受热均匀、防止黏性成分粘于锅底,煎煮过程中一般需要搅拌,所以必须有专人看管,不然一不小心就容易溢出药液、烧糊、裂缝。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中,如何方便使用者可以在满足基本的使用、不降低药效以及不产生毒副作用的前提下提供一种方便快捷、导热均匀、且不产生任何化学反应的煎煮中药的容器成为摆在科技技术人员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煮药罐,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锅体、锅盖、锅盖把手,锅盖出气孔;所述锅体的内侧、离锅底一定距离有凸块,所述的锅盖的内侧、中央处有凝固罩;还包括:一个与锅体相应大小的内锅;所述内锅可以安置在锅体中的凸块上;所述内锅的中央处有一个倒喇叭状的通孔;所述倒喇叭状的通孔的上端接近凝固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不降低药效的前提下,缩短人们煎煮中药的时间,提高效率,并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保证中药疗效更符合食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2可见:本发明包括:锅体1、锅盖2、锅盖把手21,锅盖出气孔23;所述锅体1的内侧、离锅底一定距离有凸块11,所述的锅盖2的内侧、中央处有凝固罩22;还包括:一个与锅体1相应大小的内锅3;所述内锅3可以安置在锅体1中的凸块11上;所述内锅3的中央处有一个倒喇叭状的通孔31;所述倒喇叭状的通孔31的上端接近凝固罩22;
在所述倒喇叭状的通孔31的下端安置一个过滤网32;
在锅体1的上沿处有一个出液口12以及一个可开闭出液口12的翻盖13。
使用者煎煮中药的初始时,按药方将中药和水兑成混合液倒入锅体中,依次放入过滤网、内锅,盖上锅盖。点火加热,混合液受热,形成的药液成气体上升,沿倒喇叭状的通孔的出药管遇到凝固罩在内锅液化,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形成的药液的容积增加;最终完成煎煮过程。使用者打开外盖从药液内锅倒出药液或者从出液口倒出药液即可食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甲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甲秀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272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人体大脑引起的异常情况的方法
- 下一篇:空气通路开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