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药杜仲的炮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017300.6 | 申请日: | 200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9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强;张英;王淑敏;宋凤瑞;刘淑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46 | 分类号: | A61K36/46;A61P1/14;A61P15/06;A61P9/12;A61K129/00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药 杜仲 炮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中药杜仲的炮制方法。
技术背景
中药杜仲为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中药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是一种名贵滋补药材,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之一。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中药杜仲中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
绿原酸属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是杜仲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普遍认可的中药杜仲中有效成分,也多作为中药杜仲定性与定量的标准成分。
中药杜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宋代始采用盐制、蜜制、酒制、姜制等方法炮制杜仲;明清时期增加醋制、糯米汁制、童便制等炮制方法,其中除盐水炙法被后世广为传承外,其它炮制方法现今已几无沿用。中药杜仲生用偏于益肝舒筋,但含较多的硬性橡胶,阻止有效成分的溶出。经盐水炮制后,杜仲胶被破坏,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增强补肝肾等作用。目前国内临床上认可及采用的炮制方法为盐水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有杜仲和盐杜仲两种饮片规格。规定盐杜仲的炮制方法是取杜仲块或丝,照盐水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II D)炒至断丝、表面焦黑色。由于盐炙药材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温度很难控制,所以应对药典方法进行改良,采用烘烤的方法来实现使盐分透达到药材内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杜仲的炮制方法,该方法采用盐水制法。在常温下,用一定浓度的盐水与中药杜仲生品充分搅拌后,闷润至盐水被中药杜仲生品充分吸收,后将杜仲铺展于托盘放入烘箱中。烘干后取出,即得盐水制杜仲炮制品。
中药杜仲中含有大量的苯丙素类成分,如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和咖啡酸(caffeic acid)等,其中绿原酸含量最高,是中药杜仲中主要成分之一,其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均有疗效;不仅具有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分泌和利胆作用,而且还具有对自由基的清除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保肝作用、抗菌、抗病毒及解痉作用等。中药杜仲盐水制过程中,其中绿原酸含量会受到影响有增有减。因此,在盐制过程中要严格筛选炮制工艺,控制绿原酸的含量,使中药杜仲在经过炮制后,增强其原有功效。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常温下,将质量浓度为1-3%的盐水与中药杜仲生品充分搅拌后,闷润至盐水被中药杜仲生品充分吸收,铺展于托盘中,放入烘箱烘烤;其中,盐与中药杜仲生品的质量比为1∶100~3∶100,烘烤时间为3.5~4.5h,烘烤温度为90~150℃。烘干后取出,即得盐水制杜仲炮制品。
检测方法:
(1)、供试液的制备:取未经本方法炮制的中药杜仲生品及经本方法炮制所得的盐水制杜仲炮制品(剪成碎片)各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50%甲醇溶液40ml超声30min,超声温度25℃,过滤,将其续滤液浓缩干燥,用70%甲醇溶液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摇匀,即得测试品溶液。
(2)、色谱条件:色谱柱:Dikama C18分析柱(5μ,250×4.6mm);流动相:甲醇-水(28∶72);流速:1.0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27nm;进样量10μl。
(3)、检测图为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a、图b和图c。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通过有效成分含量对比表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73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