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尘器的吸头有效
申请号: | 200610014812.7 | 申请日: | 2006-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8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朴大焕;徐宗玄;黄弼载;梁炳善;金圣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02 | 分类号: | A47L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立增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器 吸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尘器,特别是涉及具有防止因加热水生成的水蒸汽压力过高的压力调节装置的吸尘器吸头(Nozzle for Cleaner)。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机械力来进行卫生清扫以减少人们劳动强度的装置,现已出现利用抽吸力的真空吸尘器和喷射水并同时吸入水和空气的喷水吸尘器,甚至最近又出现喷射蒸汽来去除地面异物的蒸汽吸尘器等多种类型的吸尘器。
一般来说,真空吸尘器是通过安装在机体内部的电机驱动引起空气压力差异产生抽吸力,短时间内吸入地毯、家具或者地面上粘着的各种灰尘和污物以清除它们的装置。
但是,这样的真空吸尘器用于吸入地面的灰尘,适宜使用地毯或家具的西方居住文化特点,而对于身体直接接触地面的温炕式居住文化特点的国家不太适用,还需要再次进行清扫。即,韩国传统方式的通常不用家具或地毯而用地板革或者设有温炕的情况下,清扫地面的时候不仅要去除灰尘而且要用水清扫地面来最终完成地面清扫。
因此,第1次用一般的真空吸尘器去除明显的灰尘或各种污物,第2次用含有水分的抹布或以上所述的蒸汽吸尘器来擦拭地面进行清扫,所以,清扫作业相当繁琐,并且还存在需要利用多种吸尘器的问题。
最近,在吸头内设有通过加热水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和利用蒸汽来进行清扫的蒸汽吸尘器使用得较多,这样的蒸汽吸尘器存在蒸汽的压力上升的时候会因内部压力增大而出现产品爆炸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同时进行真空抽吸清扫和蒸汽清扫的吸尘器的吸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可调节蒸汽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的吸尘器的吸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吸尘器吸头的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加热水来供给水蒸汽的蒸汽发生装置;设置在蒸汽发生装置的一侧,引导从外部流入的空气和异物的吸入管路;调节蒸汽发生装置产生蒸汽压力的压力调节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吸尘器吸头,在吸入异物的同时喷射蒸汽并用抹布擦拭地面上附着的异物。即,吸头的前端部形成有吸入异物的吸入口,其后侧安装有抹布并能同时给抹布喷射蒸汽。使用者向前方推动吸头并进行清扫作业的时候,首先通过吸入口吸入并去除异物,附着在地面的异物再被含有蒸汽的抹布去除,所以,用一次动作来同时进行真空清扫以及水抹布清除。
同时,本发明所涉及的吸尘器的吸头内部具有压力调节装置,在吸头内部的压力增大的时候,一部分蒸汽通过进水口向外部排出,进而维持吸头内部的蒸汽压力适当,防止因内部压力上升引起吸头爆炸破损;另外,又减少由部件之间的缝隙突然泄露水蒸汽引起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吸头的蒸汽兼用的真空吸尘器的外观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的外观斜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的部分剖面斜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的侧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的正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的底面斜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的进水阀门结构斜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的进水阀门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的进水阀门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11是蒸汽通过吸尘器吸头的进水阀门排出的状态图。
附图主要部分的标记说明:
50:机体 60:延长管
70:连接软管 80:操作把手
100:吸头 110:底面板
112:吸入口 114:移动轮
116:连接管 118:缓冲部件
120:蒸汽发生装置 130:蒸汽容器
132:蒸汽底座 134:蒸汽盖
136:蒸汽发生部 138:水存储部
140:加热器 142:加热器支撑台
144:蒸汽导向器 146:吸收过滤器
150:进水口 152:进水阀门
160:吸入管路 170:抹布板收容部
172:蒸汽导向部件 174:蒸汽喷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014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