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热水的节能型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51856.0 | 申请日: | 2005-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2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A·利夫森;M·F·塔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夌;黄力行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热水 节能型 制冷剂 蒸气 压缩 系统 | ||
1.一种用于加热液体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包括:
制冷剂压缩装置;
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用于以与待被加热的液体成热交换关系传送从所述压缩装置的排放口所接收的高压制冷剂,借此所述高压制冷剂向所述液体传递热量;
节能器热交换器,具有第一通路与第二通路,所述第一通路用于接收已经过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二通路用于接收已经过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通路与所述第二通路在操作上以热交换关系相关联,借此已经过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所述第一部分向已经过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所述第二部分传递热量;
第一膨胀装置,用于将已经过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和所述节能器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通路的所述制冷剂的所述第一部分膨胀到第一较低压力;
第二膨胀装置,用于将已经过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的所述第二部分膨胀到第二较低压力;
蒸发器,用于以与待被冷却的流体成热交换关系传递已经过所述第一膨胀阀的所述制冷剂的所述第一部分;以及
制冷剂回路,提供第一流动路径和第二流动路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用于在制冷剂循环流动回路中以制冷剂流动连通的方式连接所述压缩装置、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所述节能器热交换器和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二流动路径用于将所述制冷剂的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通过所述节能器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通路引导到所述压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装置包括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第一流动路径中所述节能器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一通路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器入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已经过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节能器热交换器的上游与所述制冷剂的所述第一部分分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已经过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的所述制冷剂的第二部分在所述节能器热交换器的下游与所述制冷剂的第一部分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膨胀装置包括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中所述节能器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通路的入口的上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装置包括单个压缩机,所述单个压缩机具有压缩室和注入口,所述注入口以中间压力状态向所述压缩室打开且与所述制冷回路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流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装置包括串联操作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每个压缩机具有吸入口和排放出口,所述第一压缩机的所述排放出口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所述吸入口以制冷剂流动连通的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回路的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所述吸入口流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将要在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中加热的所述液体是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与第二热水器串联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与第二热水器并联排列。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与液体的热交换器用于选自加热游泳池水、加热水用于生活热水用途和加热水用于商业用热水用途的用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装置选自螺杆式压缩机、蜗旋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和旋转式压缩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蒸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选自R410A、R470C、R22或R7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518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菌类乙醇提取物的粉体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甲乙酮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