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气的润滑剂回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0580050969.9 | 申请日: | 2005-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43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S·L·肖尔德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23/00 | 分类号: | F25B2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祥夌;廖凌玲 |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剂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汽压缩系统,尤其涉及用在“冷却器”系统中的蒸汽压缩系统,这种“冷冻器”系统具有用于从液体制冷剂中分离润滑剂的溢流式蒸发器和发生器容器或蒸馏器。
背景技术
用于冷却广阔内部空间如机场航站楼、购物中心和写字楼的冷冻器包括蒸汽压缩系统,这些蒸汽压缩系统通常包括制冷环路和润滑环路。制冷环路包括冷凝器、膨胀装置、蒸发器或冷却器以及压缩机。润滑环路也包括压缩机并设计成用于向压缩机提供润滑剂。由于制冷环路和润滑环路在压缩机中相交,所以允许来自制冷环路的液体制冷剂和来自润滑环路的润滑剂混合,这样就产生液体制冷剂和润滑剂的混合物。润滑剂和制冷剂的混合物在蒸发器中聚集,若不回收这种混合物,混合物就会在蒸发器降低系统的传热能力。由于制冷剂的粘度大大低于润滑剂的粘度,所以所形成的润滑剂和制冷剂混合物的粘度大大低于足以将压缩机润滑所必需的粘度。因此,在回收时,润滑剂和制冷剂混合物并不适合用作润滑剂。
因此,公知的冷冻器结合发生器容器或蒸馏器来解决这种问题。蒸馏器实际上是一种浓缩器,这种蒸馏器运行以从蒸发器中去除油性制冷剂并从液体制冷剂中分离润滑剂。常规的蒸馏器通过加热将制冷剂煮去并留下适于用作润滑剂的具有足够高的粘度的富含油的混合物来实现这种目的。不过,在冷冻器所经历的某些压力温度条件下,利用常规的加热方法会难以获得足够的润滑剂粘度。而且,即便是仅通过加热便可获得足够的润滑剂粘度,达到这种粘度往往会要求大量地加热,从而导致并不希望的冷冻器能效的降低。
因此,希望有一种润滑剂回收系统,这种润滑剂回收系统可用于从润滑剂和制冷剂混合物中去除制冷剂,而无需传统系统所要求的大量的热量耗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用在冷冻器中的蒸汽压缩系统。这种蒸汽压缩系统包括润滑剂回收系统或蒸馏器,这种蒸馏器结合喷射器以降低蒸馏器中的压力。喷射器包括入口部分、出口部分和通气部分。入口部分、出口部分和通气部分相互流体连通。蒸馏器主要含有液体制冷剂与润滑剂的混合物。喷射器的通气部分位于与蒸馏器连接的通气管道内。喷射器的入口部分接收高压液体或气体。在高压流体流过喷射器时,在通气部分中产生低压,从而导致制冷剂蒸汽穿过通气部分从蒸馏器流入喷射器。
进入入口部分的流体流处于输入压力且流入通气部分的流体处于通气压力。来自入口部分的流和来自通气部分的流在喷射器内结合并被以输出压力穿过出口部分排出,输出压力介于输入压力与通气压力之间。在通气部分所产生的压力的降低通过通气管道流体传递给蒸馏器。这就导致液体制冷剂的一部分从蒸馏器内蒸发并流入通气管道、穿过通气部分、进入喷射器并穿过出口部分离开,并且使蒸馏器中余下的润滑剂和制冷剂混合物处于较高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冻器在任何时候运行时喷射器也运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喷射器间歇运行,即仅在吸入压力在一个范围内时驱动喷射器,在这个范围内,在特定压力温度条件下用常规的方式难以获得足够高的润滑剂粘度。
可从下面的说明书和附图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特征,下面是附图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的包括制冷环路和润滑环路的蒸汽压缩系统的示意图;
图1A是公知的结合有加热管的蒸馏器的示意图;
图2是包括制冷环路、润滑环路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压缩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包括制冷环路、润滑环路和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蒸汽压缩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4是包括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蒸馏器的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公知的包括制冷环路和润滑环路的蒸汽压缩系统10的示意图。制冷环路包括蒸发器12、压缩机14、冷凝器16和膨胀装置18。润滑环路包括压缩机14、油泵20和蒸馏器22。
在制冷环路中,蒸发器12将气态制冷剂输送给压缩机14,在压缩机14中将气态制冷剂压缩。将经过压缩的气态制冷剂传送到冷凝器16,在冷凝器16中将经过压缩的气态制冷剂冷却成液相,并通过膨胀阀门18传递回到蒸发器12。此外,在冷冻器系统中,在蒸发器12与冷冻器13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冻器13用虚线图示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509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组合式凹版印刷机全自动穿料装置
- 下一篇:环保型金属板贴皮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