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流量的旋塞阀有效
申请号: | 200580046006.1 | 申请日: | 2005-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9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阿尔伯特·W.·拉贝克;帕拉诺斯·贾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萨特尔水控制公司DBA迪祖瑞克水系统 |
主分类号: | F16K13/02 | 分类号: | F16K13/02;F16K5/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流量 旋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可用来控制管路系统液体流量的偏心旋塞阀领域。
背景技术
偏心旋塞阀应用于工业领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般包括一个带有进口和出口 的主阀体和一个可围绕一根轴转动的阀塞,这样,阀塞端面偏心转动以关闭或打开 流经阀座区域的流体。这种阀可以用于废水、矿业、淡水和其它许多工业和HVAC(供 暖通风和空调)服务设施。
旋塞阀一般使用寿命比较长,而且因其可靠性高而出名。其中许多旋塞阀用于 污水和泥浆管路,例如废水、灰渣,矿尾料、以及其它类似用途。偏心旋塞阀通常 包括两种类型:其中旋塞和匹配的阀座可以是圆柱形的或球形的。
圆柱形阀塞有的时候是很理想的,在密封阀座区域周围抵住圆柱形阀座而实现 密封。当阀关闭时,在阀塞和阀座(通常为镍阀座)之间形成密封。经常会有这种 情况,在阀门打开时,阀门流通区域的内部布置可能只是与阀门连接的管路内径流 通区域的80%,从而导致阀门内部流通受到限制。旋塞阀一般都贴有人造橡胶,用 来进行流体断开密封,并可抗磨损和抗腐蚀。旋塞阀常常提供有一个标准的“面对 面”长度,符合美国和ISO的旋塞阀标准。
偏心旋塞阀用途非常广泛。例如,在许多液体流通管路设施中,建议将阀门与 镍阀座安装在阀门的下游位置。如果是悬浮固体物质时,例如泥浆和污水,有时可 以建议安装旋塞阀时,阀座位于上游和/或轴的轴线处于水平,这样,当阀门打开时, 旋塞阀就可以抬高,位于管路中心线的上方。这样,阀塞和支撑件则不会接触到沉 淀的砂粒、细沙和其它积淀在阀体底部的堆积物。
尽管上述阀可能非常有用,现有的工业旋塞阀,例如图11所示,一般都因为流 通区域布局的限制而导致流体流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某些型号的阀门中, 流通区域是管路面积的大约80%。
针对这个问题,采用的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安装一个尺寸更大的阀门,这样阀口 面积就实际上达到管路内部流通面积的100%。然而,它的缺点是尺寸过大,很重, 而且价格昂贵,可能还需要一个尺寸更大的传动装置,这样与更小型的阀门相比, 造价会更高。此外,尺寸过大的阀门使用一个较小的法兰,增加了面对面的区域, 这将降低阀门的互换性。
已知旋塞阀的另一个缺点是,当其安装在污水和泥浆管路时,圆柱形阀体与扁 平法兰点的相交有时会形成部分楔形堵塞,导致上述阀门下端出现污物和残渣的沉 淀。
为此,最好将旋塞阀进行改进,使得圆柱形底座能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流 量和/或减轻悬浮固体物的堆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上述需要,其特征是,一方面,该装置在某些实 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旋塞阀,使得圆柱形底座能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流量 和/或缓解悬浮固体物的堆积效果。
一方面,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塞阀装置,其包括:带有一个进口 和一个出口的阀体,出口带有一个阀座开口;另外还包括一个在阀体内旋转的带有 一个圆柱状弧形密封面的旋塞,以及一个与弧形密封面相对的实际平面的第二端面。
一方面,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塞阀装置,其包括:带有一个进口 和一个出口的阀体,出口带有一个阀座开口;另外还包括一个在阀体内旋转的带有 一个圆柱状弧形密封面的旋塞,其中进口包括一个输入区域,该区域的外形不同, 但总面积不变。
一方面,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塞阀装置,其包括:带有一个进口 和一个出口的阀体,出口带有一个阀座开口;另外还包括一个在阀体内旋转安装的 密封装置,它带有一个圆柱状弧形密封面,以及一个与弧形密封面相对的实际平面 的第二端面。
一方面,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塞阀装置,其包括:带有一个进口 和一个出口的阀体,出口带有一个阀座开口;另外还包括一个在阀体内旋转的带有 一个圆柱状弧形密封面的旋塞,其中进口包括一个输入区域,该区域的外形不同, 但总面积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萨特尔水控制公司DBA迪祖瑞克水系统,未经萨特尔水控制公司DBA迪祖瑞克水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6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