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循环装置及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580045710.5 | 申请日: | 2005-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4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 发明(设计)人: | 北市昌一郎;青木俊公;富永健;里馆康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4C23/00 | 分类号: | F04C23/00;F16K27/10;F25B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方晓虹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循环 装置 旋转 密闭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根据负荷的大小对多组压缩机构部中的一组进行运转或运转中止的切换的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及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的结构是,在密闭箱内收容有电动机部及与该电动机部连结的旋转式的压缩机构部,将在压缩机构部经过压缩的气体临时排出至密闭箱内,从而形成箱内高压形态。
上述压缩机构部中,在形成于气缸内的气缸室内收容有偏心滚轴,截气阀(vane)的前端缘始终与偏心滚轴的周面弹性抵接。气缸室被截气阀划分为二室,一室侧与吸入部连通,另一室侧与排出部连通。吸入部连接有吸入管,排出部向密闭箱内开口。
近年来,具有上下2组上述压缩机构部的双气缸型的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正逐步标准化。在此类压缩机中,若能够具备始终进行压缩运转的压缩机构部和可对应负荷的大小在压缩运转及运转停止间切换的压缩机构部,则可扩充标准而有益。
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1-24778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具有2间气缸室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高压导入装置,该高压导入装置根据需要使任一方的气缸室的截气阀与滚轴强制地保持间距,且使该气缸室高压化以中断压缩作用。
另外,日本专利第2803456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设有从密闭容器内至吸入管的作为高压导入装置的旁通通路的压缩机中,即使在一方的气缸室处于无压缩作用的休筒运转(日文:休筒運転)时,截气阀也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与滚轴接触,使压缩室始终被截气阀分隔。
发明公开
然而,虽说上述专利文献1的压缩机在功能上很优越,但为了构成高压导入装置,需设置连通一方的气缸室与密闭箱内的高压导入孔,需在制冷循环中设置两级节流机构,并设置从该节流机构的中间部分支而与一方侧的截气阀室连通、且在中途部具有电磁开闭阀的旁通制冷剂管。
也就是说,必须对压缩机进行用于构成高压导入装置的开孔加工,且制冷循环上的节流装置必须为两级节流机构。而且,需在该两级节流机构与气缸室间连接旁通制冷剂管等,会导致结构的复杂化,对成本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专利文献2的压缩机中,需对密闭容器进行使排出侧和吸入侧旁通的旁通管的连接工序,因而对成本产生不良影响,且即使在休筒运转时截气阀也始终与滚轴弹性接触,因此会存在一些压缩作业,且会因滑动损失而导致效率降低。
而且,无论在哪一项技术中,在使高压导入装置作用从而将高压导入规定的压缩机构部时,高压制冷剂都可能会从与压缩机连接的吸入管向储存器逆流,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中均未记载具体的防止逆流的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利用压力切换机构根据负荷的大小对构成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的一方的压缩机构部在压缩运转及运转停止间进行切换、且可阻止制冷剂向储存器逆流、并可防止安装压力切换机构时产生的热不良影响以保持可靠性的制冷循环装置及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
为满足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该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的密闭箱内收容有电动机部及与该电动机部连结的多组旋转式压缩机构部,从储存器通过吸入管将制冷剂吸入各压缩机构部并进行压缩后,通过密闭箱内空间排出;由所述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和通过制冷剂管连通的制冷循环组件构成的制冷循环回路;以及压力切换机构,该压力切换机构根据负荷的大小对旋转式密闭型压缩机中的一方的压缩机构部进行切换,使压缩机构部引导低压气体进行通常的压缩运转,或使压缩机构部引导高压气体停止压缩运转,所述压力切换机构包括:分歧管,该分歧管的一端部通过电磁开闭阀与制冷循环的高压侧连接,另一端部与连通储存器和一方的压缩机构部的吸入管连接;与吸入管的向所述储存器内突出的端部连接的辅助吸入管;安装于该辅助吸入管或吸入管任一方上、阻止制冷剂向储存器内逆流的止回阀;以及将吸入管或辅助吸入管安装保持在储存器上的导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开利株式会社,未经东芝开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57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