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波段感应输出管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580045489.3 申请日: 2005-11-03
公开(公告)号: CN101095206A 公开(公告)日: 2007-12-26
发明(设计)人: 海因茨·P·波伦;李彦夏;保罗·A·克热明斯基;埃德蒙·T·戴维斯;罗伯特·N·托内 申请(专利权)人: 通信与动力工业公司
主分类号: H01J25/04 分类号: H01J25/04;H01J23/00
代理公司: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梁晓广;陆锦华
地址: 美国加利***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波段 感应 输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地涉及感应输出管。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适于在L波段频率范围内工作的感应输出管。

背景技术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感应输出管(也称之为“IOT”,并且其一种型号由Eimac以商标“Klystrode”来销售)已作为用于通常在100MHz-900MHz范围工作的UHF频率范围内的广播、应用科学以及工业应用的有效设备,为人们所接受。相比于速调管,IOT具有出众的效率和线性,从而补偿了其较低的增益,并且就功率能力(powercapability)和增益而言,它胜于其在电子设备家族中近似的四极管。但,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过渡时间效应(transit time effect)将IOT的有效频率范围限制到了1000MHz以下。在工业上普遍认同的是,1000MHz是硬性阈值,超过它,则作为基频放大器的IOT的性能就会迅速降低。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典型的IOT 10的简化电气原理示意图。相对于地保持很高负电势的阴极12(通常为储备式钡阴极)发出电子束14。由射频(RF)输入源32馈电的控制栅极16对电子束14流进行密度调制(density modulate)。保持地电势的阳极18加速所调制的电子束14。调制的电子束14通过输出间隙20,其中输出功率通过感应电磁场从电子束提取到输出谐振器19,并引导至通常为同轴馈线的输出耦合21。集电极22接收耗散电子(spent electron)。栅偏压电源30将偏置电压提供给栅极,分布在线34和线38之间的束电源提供功率来加速从阴极到阳极的电子,加热器的电压源36以传统的方式将功率提供给阴极的加热器。螺管式磁铁(未示出)通常包围电子束以对其聚集并降低束发散性。示意性地显示了输入电路40,它用来将输入信号的阻抗匹配到IOT 10。

很早之前就已产生了在较高频率波段使用IOT的高次谐波版本的想法。例如,在二次谐波IOT中,在内凹的输出谐振腔被调谐到在L波段频率中较高次谐波的同时,频率感应栅-阴电路(frequency-sensitivegrid-cathode circuit)(例如,参见Shrader等人的题为“High FrequencyVacuum Tube with Closely Spaced Cathode and Non-Emissive Grid”的美国专利No.5,767,625)仍然能在有丰富经验的UHF体制中可靠地工作。这种方式主要的缺点是低驱动频率形成的电子聚束的相对长度。在它通过输出间隙期间,在输出谐振腔中的RF电压极性改变两次:从加速到减速阶段以及相反阶段。虽然在减速阶段内通过电流的最大值,从而确保了将功率转换到所需的频率,但也加速了相当量的电子,从而限制(marginalize)了效率和增益,并导致了集电极损耗和X射线辐射的问题。

已进行研究,以找出基频IOT在计算机模拟中能被调谐到频率的什么范围且不会危及其性能特性,特别是其关键的栅-阴极构造的工作。修改现有的已被证实可靠的一维IOT计算机代码来将栅-阴极的过渡时间效应包括到模拟中。

作为第一步,分析具有在UHF广播和科学应用中所记录的已确定轨迹的IOT电子枪,以确定电子聚束波形和基本RF电流对频率的变化。该模拟的结果如图3中所示,图3是工作在B类中在22kV束电压和47.4V峰值RF栅极电压时已有的IOT枪所模拟的基频电流对频率的曲线图。此外关注的是,由在该模拟中的电子束所加载的有效基本RF电流并不会显著下降直至大约2GHz(图3)。

因此,很需要发展具有合理性能特性的基谐模式(fundamentalmode)的L波段IOT。

发明内容

一种适于在1000MHz以上频率工作的感应输出管(IOT)包括:用于发射线性电子束的阴极;用于密度调制该束的由非电子放射性材料构成的栅极,其中在阴极和栅极之间施加输入RF信号;用于与用来加速该束的阴极一起形成电场的阳极;用于集中耗散的束的集电极(其可以是单级或多级降压集电极(MSDC)类型);谐振到输入RF信号的频率的输出谐振腔,其位于该阳极和集电极之间。在谐振腔中通过互作用隙的电子降低了在谐振腔中的RF场。相应于RF信号的耦合器将RF信号从该谐振腔耦合到负载。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输出窗来将IOT的真空部分从IOT的大气压力部分隔开,该输出窗由冷却空气歧管包围,该歧管包括进气口和多个允许冷空气从该口通过歧管和窗口进入IOT的大气压力部分的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信与动力工业公司,未经通信与动力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5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 多束感应输出管的平衡-201680065032.7
  • C·贝尔 - 泰勒斯公司
  • 2016-10-03 - 2020-08-07 - H01J25/04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束感应输出管的放大器,其包括输出腔(34)和多个电子枪(11,21),所述多个电子枪(11,21)分别旨在发射通过输出腔(34)的电子束(12,22),每一个电子枪(11,21)包括旨在发射电子束(12,22)的阴极(13,23)和能够调节电子束(12,22)的密度的栅极(14,24)。所述放大器(10)进一步包括与每一个电子枪(11,21)相关联的直流电源(41,51),所述电源(41,51)中的每一个连接至相应的电子枪(11,21)的栅极(14,24),从而对栅极(14,24)进行偏置。对电源(41,51)中的至少一个的电压进行调整,从而平衡各个电子束(12,22)的密度。
  • 倍频感应输出管-201410350206.7
  • 钟勇;王勇;范俊杰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2014-07-22 - 2014-12-10 - H01J2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倍频感应输出管。该倍频感应输出管包括:输入系统,具有一输入腔,用于利用外界输入的微波对电子束进行密度调制;倍频输出腔,其谐振频率为所述输入腔工作频率的n倍,密度调制后的电子束在该倍频输出腔发生能量交换,产生的高频能量向外界输出;以及收集极,用于收集能量交换后的剩余电子。本发明倍频感应输出管中倍频输出腔的谐振频率为所述输入腔工作频率的n倍,通过倍频输出腔谐振频率的选择,从而达到选频的目的,在输入低频段微波信号时,可以获得更高频段的高频微波。
  • 具有双间隙输出腔的感应输出管-201410354035.5
  • 钟勇;王勇;范俊杰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2014-07-23 - 2014-11-05 - H01J2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间隙输出腔的感应输出管。该感应输出管包括:输入系统,具有一输入腔,用于利用外界输入的微波对电子束进行密度调制;双间隙输出腔,与输入腔通过前间隔壁隔开,密度调制后的电子束在该双间隙输出腔发生能量交换,产生的高频能量向外界输出;以及收集极,与双间隙输出腔通过后间隔壁隔开,用于收集能量交换后的剩余电子。相比与单间隙输出腔的感应输出管,本发明采用两间隙输出腔可以使感应输出管的功率、增益和带宽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并且可以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工作。
  • 具有双间隙输入腔的感应输出管-201410350663.6
  • 钟勇;王勇;范俊杰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2014-07-22 - 2014-10-29 - H01J25/04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间隙输入腔的感应输出管。该感应输出管包括:输入系统,具有一双间隙输入腔,用于利用外界输入的微波对电子束进行密度调制;输出腔,连接固定于输入系统的后端,密度调制后的电子束在该输出腔内进行能量交换,产生的高频能量向外界输出;以及收集极,连接固定于所述输出腔后端,用于收集能量交换后的剩余电子。本发明由于具有两个输入间隙,从而能够对电子束进行两次调制,调制深度加深,从而增加了感应输出管的功率、增益和带宽。
  • L波段感应输出管-200580045489.3
  • 海因茨·P·波伦;李彦夏;保罗·A·克热明斯基;埃德蒙·T·戴维斯;罗伯特·N·托内 - 通信与动力工业公司
  • 2005-11-03 - 2007-12-26 - H01J25/04
  • 一种工作在1000MHz以上频率范围内的感应输出管(IOT)。提供输出窗来将IOT的真空部分与IOT的大气压力部分隔开,输出窗由冷空气歧管包围,该歧管包括进气口和多个孔,该孔允许冷却空气由进气口通过歧管进入到IOT的大气压力部分。输出谐振腔可以包括冷却液入口;耦合以从冷却液入口接收冷却液的下部冷却剂通道;耦合以从下部冷却剂通道接收冷却液的垂直冷却剂通道;耦合以从垂直冷却剂通道接收冷却液的上部圆形冷却剂通道;和耦合以从上部圆形冷却剂通道接收冷却液的冷却液排出口。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400-8765-105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