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产生纳米结构表面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40383.4 | 申请日: | 2005-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5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哈桑·萨霍阿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82B3/00 | 分类号: | B82B3/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郇春艳;郭国清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生 纳米 结构 表面 方法 | ||
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色酮化合物产生纳米结构表面的方法。
背景
材料的性质(例如化学、物理、电学、光学和磁性)部分取决于其原 子结构、微观结构和颗粒边界或界面。由于与传统材料相比的独特性 能,在纳米范围(即0.1至100nm范围)结构的材料令人感兴趣。结果, 对用于多种技术应用的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例如用于电子 学和光学装置、生物材料标记、磁记录媒介和量子计算。
已经发展多种方法,用于合成/构建纳米结构材料。方法包括,例 如利用磨机或冲击变形,以使固体前体例如金属氧化物或碳酸酯机械 变形,以制备纳米结构粉末(参见例如Pardavi-Horvath等人,IEEE Trans. Magn.,28,3186(1992)),并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 或氧化陶瓷粉末和薄膜(参见例如,(美国专利号5,876,682(Kurihara等 人),和Brinker等人,J.Non-Cryst.Solids,147-148;424-436(1992))。
概述
已经认识到考虑需要一种产生纳米结构表面的方法,其提供了在 相对大面积控制尺寸和形状、以及其方向和分布的纳米结构。
简要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纳米结构表面的方法。该方法包 括(a)制备一种含水混合物,其包含(i)包含水溶性聚合物的不连续相,(ii) 包含色酮材料的连续相,和(iii)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将混合物施加 到基材的表面上;和(c)干燥混合物。
此处使用的“色酮材料”(或“色酮化合物”)是指较大的多环分子, 通常特征为存在被多种亲水基团包围的疏水芯部(参见例如Attwood, T.K.,和Lydon,J.E.,Molec.Crystals Liq.Crystals,108,349(1984))。 该疏水芯部可以包含芳香和/或非芳香环。当在溶液时,这些色酮材料 易于聚集为特征为长程有序的向列型次序。
本发明方法使得能够构建具有相对均匀尺寸和形状的纳米结构的 表面。该方法进一步使得纳米结构在相对大区域能够相对均匀分布和 长程取向或序列。
因此,本发明方法满足本领域对于改善产生纳米结构表面方法的 需要。
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水组合物,其中包括水溶性聚 合物和发色化合物。
附图说明
附图是光学显微图,展示了在发色基质中包含聚乙烯醇的纳米结 构表面。
详细说明
任何色酮材料(chromonic material)可以用于本发明方法。形成 发色相的化合物是本领域已知的,并包括例如xanthoses(例如偶氮染料 和花青染料)和苝(参见例如Kawasaki等人,Langmuir 16,5409(2000), 或Lydon,J.,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8,480(2004))。有用的色 酮材料的代表性的实例包括二钯-和单钯-有机基团(organyl)、氨磺酰 取代的铜酞菁、和六芳基三亚苯(tryphenylene)。
优选的色酮材料包括由一个下列通式结构代表的那些材料:
其中每个R2独立选自给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和电子中性基团, 和
R3选自取代和未被取代的杂芳族环,以及取代和未被取代的杂环, 该环通过R3环内氮原子连接至三嗪基团。
如上所述,发色化合物是中性的,但是它可以可能形式存在,例 如两性离子或质子互变异构体(例如,其中从一个羧基离解氢原子,并 与三嗪环中一个氮原子结合)。此外发色化合物可以是盐例如羧酸盐。
上述通式结构展示了其中羧基相对于化合物(通式I)三嗪主链的氨 基键为对位的取向,以及羧基相对于(通式II)三嗪主链的氨基键是间位 的取向。羧基也可以是对位和间位取向的组合(没有展示)。优选,取向 是对位。
优选,每个R2是氢或取代或未被取代的烷基。更优选,R2独立选 自氢、未被取代的烷基、用羟基或卤化物官能团取代的烷基、和含有 醚,酯或磺酰基的烷基。最优选R2是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40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