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锁无效
申请号: | 200580030698.0 | 申请日: | 200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2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伊凡·福蒂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凡·福蒂 |
主分类号: | E05B67/00 | 分类号: | E05B67/00;E05B4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香港九***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
背景技术
已知的锁包括锁体、可相对于锁体在锁合位置与打开位置间移动 的锁紧件、可用来将锁紧件锁定于锁合位置和用来松释锁紧件使之移 动到打开位置的锁紧机构。周知可在这类锁中装配电气装置例如报警 器,它当有人试图撬锁时便会报警。这种报警器通常是与电源一起单 独地装于锁体内,可以通过一供保养和更换电池的检修门能够接近。 这样就要求此种锁适合接纳上述电气装置而且还要求有用来卸下它 并加以更换的工具。各个锁必须能独立地装纳电子器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锁,它包括:锁体;能相对于锁体移入和 移离锁合位置的锁紧件;与锁体结合且能锁合以将锁紧件锁合到锁合 位置,同时能打开以松释锁紧件使其移离所述锁合位置的机械锁紧单 元;通向锁体内的腔以及位于所述腔内的子单元而所述子单元包括一 电源与由所述电源供电的系统,上述锁紧单元在与锁体结合时将所述 腔封闭而当所述锁紧件打开时则与锁体脱开。
上述子单元在该锁定单元脱开后可接近。通过将电源与由此电源 供电的系统包括到此子单元内,就可接近此电源与此系统进行保养与 更换和/或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以举例方式较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两种实施形式, 附图中:
图1是包括锁体以及一与锁体相分开的可卸除单元的锁的透视 图;
图2与图1类似,但示明的是上述单元分解开的情形以及从上面 和一侧观察锁体的情形;
图3是图1的锁的横剖图,其中此锁的锁紧件处于锁合位置而上 述单元位于锁体之内;
图4是第二实施形式的锁的透视图,其中示明了锁体以及与此锁 体相分开的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看图1,图1到3中的锁是由具有一对通过筒12互联的臂 11且统一以10标明的锁体形成。这种臂11与筒12例如是由钢形成 单件式的。各个臂分别设有孔13,这两个孔13是共轴线的。棒状栓 14穿过这两个孔13且跨过两臂11之间的间隙。
如图2与3所示,筒12的内部形成一圆柱形洞15,此洞15构成 一个一端敞开而另一端封闭的腔。洞15具有与两孔13的公共轴线平 行的轴线。朝向此敞开端。洞15设有一通道16,此通道沿径向从洞 15通过锁体10而沿径向从相邻的孔13显露出。还设有一对沿径向 相对的分开的锁孔17,它们在离通道16分开90°角的位置从洞15沿 径向延伸出。通道16与孔17的功能将于以下说明。
可卸除单元18位于洞15内而由三个部分形成:锁紧单元19与 由电池室20形成的子单元以及电子组件21。锁紧单元19由载有一 圆筒形罩23的圆形端板22形成。罩23的远离板22的一端设有周边 螺纹24。此罩23包括一可由通过端板22插入的钥匙(未图示)控 制的锁定机构(未图示)。使此钥匙按一个方向运转可使一对沿径向 延伸的锁紧销伸到罩23之外。这对锁紧销位于罩23的径向相对侧, 其中一个锁紧销示明在25处。
电池室20也包括一个装有两节电池27的圆筒形罩26(参看图3)。 罩26有一端面28其上设有两个电池接点29。
电子组件21也包括一在一端封闭而在相对端敞开的圆筒形罩 30,罩30在此敞开端设有螺纹(未图示)用来与锁紧单元19上的螺 纹螺合。前述电池室20配合到电子组件罩30的敞开端内且为此电子 组件21内的电子器件提供电力。
在图1到3所示例子中,电子组件21包括一报警系统(未图示), 但应知这种组件可以包括任何电子器件例如无线电发射机、数据记录 系统、诊断系统或是用来例如检测光或气体的传感器。这种报警系统 包括位于电子组件罩30的封闭端处的运动传感器以及一警笛31。
通道16包含两个反向的锁闩32、33。每个锁闩由一个带有各自 的半球形头部35的柄34形成。各个柄34插入一螺簧36的相应端, 以螺簧36的一端结合到一个头部35的后面而以螺簧36的另一端结 合到另一头部35的后面,用来将锁闩32、35推出通道16各自的相 对端。
此锁按下述方式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凡·福蒂,未经伊凡·福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80030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