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鳍片成形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520061215.0 | 申请日: | 2005-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3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2B15/06 | 分类号: | G12B1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8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成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散热装置已有利用热管技术,热管内设有适当的毛细组织(wickstructure),通过毛细组织的毛细管作用,可便于热管内工作流体(workingfluid)的传输,将热管连接于高温发热组件表面,利用热管将发热组件的热量导出,可协助散热,使发热组件保持正常的工作温度。
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该散热鳍片与热管成形结构由热管10和鳍片20组成,且鳍片20借由其中部设置的穿孔22以及焊接孔24套接于该热管10上;为增加散热效果,可在该热管10上套接若干鳍片20以增加散热面积,由于鳍片20仅以紧密配合方式套设固定于该热管10上,并以膏状或丝状的银、锡或铜等第三金属置于上述焊接孔24中经热熔后使和热管10紧密结合为一体。
上述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由于上述焊接孔位于上述穿孔的内侧边缘处,上述第三金属的焊接物需在上述散热鳍片套设于上述热管后再置于上述焊接孔中,故存在焊接度不佳、制造不便等缺点,有待做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鳍片成形结构,具有制造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散热鳍片成形结构,其包括:一热管;以及至少一片以上金属制成的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上设有能使上述热管贯穿的穿孔,上述散热鳍片上还设置有一呈孔状的焊接孔,且上述散热鳍片一侧面具有能使散热鳍片相互连接的结合部,该结合部临界上述焊接孔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一开口。
较佳的,上述热管为金属铜所构成,上述焊接孔中熔入焊接物,该焊接物为金属银、锡或铜构成,上述焊接孔与上述散热鳍片的开口之间设置为使上述焊接物流通的通路,使熔解后的焊接物透过上述开口流入上述穿孔与上述热管之间而使上述散热鳍片和热管紧密套接设置。
由于使用了如上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中,改善了热管与散热鳍片之间结合度差的缺点,且具有制造方便,具有较佳散热效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散热鳍片成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散热鳍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鳍片成形结构,其包括散热鳍片30和热管10,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散热鳍片30上设置有穿孔32,使上述散热鳍片30透过该穿孔32而套设于上述热管10上。
其中,上述热管10为金属铜所构成,具有热阻小、导热快的优点,该热管的内部设有适当的毛细组织以及工作流体(图略),借助毛细组织的毛细管作用,可使热管10内工作流体的传输。
而如图2、3所示,上述散热鳍片30的穿孔32设置于该散热鳍片30的中部,且该穿孔32的大小略大于上述热管10的管径;且上述散热鳍片30上还设置有焊接孔34,呈膏状或丝状的焊接物(图略)置入该焊接孔34中。该焊接物可为呈膏状或丝状的金属银、锡或铜所构成。
另外,如图3所示,上述散热鳍片30一侧面上向外延伸设置有结合部36,该结合部36的中部即为上述穿孔32,而该结合部36靠近上述焊接孔34的一侧边缘处设置有一开口38。
为增加散热面积,可将若干散热鳍片30连接设置。当上述相邻的两个散热鳍片30装配时,上述散热鳍片30的结合部36的末端部分抵触设置于相邻的另一散热鳍片30的穿孔32的边缘处,使相邻的散热鳍片30之间保持一空隙;另外,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由于上述结合部36边缘处设置的开口38与上述焊接孔34之间为可使焊接物流通的通路,故当焊接物置于上述焊接孔34之中并加热熔解后,溶解后的焊接物将透过上述开口38而流入上述穿孔32之中,通过焊接物将上述热管10与上述穿孔32的内侧壁紧密焊接,使上述散热鳍片30紧密固定套设在上述热管10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的使用中,可将上述热管10的一端连接一导热块(图略),该导热块与热管10之间利用烧结等方式结合,再将导热块贴附于待散热组件的表面,比如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器之上,以利用热管10将热量导出后,并利用散热鳍片30增加散热面积后将热量向对散发,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鳍片成形结构中,改善了热管10与散热鳍片30之间结合度差的缺点,且具有制造方便,具有较佳散热效果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520061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教学用平行光源演示仪
- 下一篇:一种集装箱手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