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蛇伤、及蜂、蜈蚣、毒虫咬伤和痈、疽、疖的药物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310108816.8 | 申请日: | 2003-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0411666C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章雄;李新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章雄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 | 分类号: | A61K36/898;A61K36/8968;A61K36/896;A61K36/756;A61K36/74;A61K36/718;A61K36/708;A61K36/66;A61K9/14;A61K9/20;A61K9/48;A61P39/02;A61P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5501福建省寿宁县***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蜈蚣 毒虫 咬伤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治疗蛇伤、及蜂、蜈蚣、毒虫咬伤和痈、疽、疖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背景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形复杂,尤其是南方由于雨量充沛,更适合蛇类生长繁殖。不管是山区还是沿海,每年均有数万人被毒蛇咬伤,从事野外作业者更易遭受毒蛇伤害。被毒蛇咬伤,如果早期处理不当或无简便的药物进行急救,其后果不堪设想,它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而大多正规医院却极少设置“蛇伤科”,因此给患者带来不便。有些设有“蛇伤科”的医院,其治疗方案大多是以静滴“抗蛇毒”血清为首选手段,这种生物制品尽管疗效不错,但也存在许多实际问题:其一需常年在冰箱内冷存。它应由执业医师配合正规的护理人员,在具备急救设施(如氧气、抗过敏药物)的场所才能进行用药,在使用前还必须先作20-30分钟的皮试。偶见某些患者还会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现象,不但存在着皮试结果的判断误差,还耽误了早期治疗的宝贵时间。其二该制剂需针对同一毒性的毒蛇咬伤者才会有效。当患者没看清或看错毒蛇种类时,如按主诉下药,不但无效反而是“毒上加毒”,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其三使用该制剂最好要在24小时内才有显效,对治疗中晚期蛇伤则效果欠佳。因此在时间上的约束给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患者带来不便。其四价格昂贵,不适宜治疗轻、中度中毒患者。其五不可能随身携带和普及推广。
有鉴于此,本申请入申请了一种多功能蛇药(专利申请号:03115316.X)。该蛇药主要采用昆虫动物类的药物原料、根茎类药物原料、全草类药物原料和油脂矿物等药物原料进行配组制备,上述蛇药虽然功能多,可治毒蛇咬伤,也可适用于毒虫毒蜂叮咬及痈、疔、疖无名肿毒的治疗,具有广谱高效,携带存放方便之优点,但美中不足的是只能作为外用药物,且加工工艺较复杂,原料成本较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组(配伍)更加合理的可用于治疗蛇伤、及蜂、蜈蚣、毒虫咬伤和痈、疽、疖的药物组合物(简称龙凤蛇药),它同样具有广谱高效,且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制备容易,用法简单,携带方便。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组成物包括如下有效组份(均为重量份)
A组:制成浸膏的药物原料(包括一些含纤维较多,不易粉碎且体积较大的药物):龙胆草5~20,凤尾草10~40,黄苓3~15,黄连3~15,黄柏3~15,重楼3~15,半边莲(急解索)9~25,麦冬10~25,耳爬草(半枝莲)10~40,白花蛇舌草10~40,千里光15~40,算盘珠(野南瓜)15~40;
B组:研成细末的药物原料(包括一些贵重、含淀粉较多且易碎的药物):大黄(无声虎)3~15,乳香6~20,没药6~20,太子参10~30,青木香3~12,田七3~10,天竹根6~15,元胡5~10,白芨3~15,白芷2~10,僵虫(麸炒)1~3,花蛇(去头尾用麸炒)2~6,蜈蚣、全蝎(酒洗后麸炒)各0.6~2,人工牛黄0.2~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章雄,未经李章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3101088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