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无效
申请号: | 02205501.0 | 申请日: | 2002-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5166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立功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D1/012;D06F3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62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洗衣机 自动 节水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回收利用领域。适用于与洗衣机配套使用,是增加洗衣机支架节水功能的技术。
背景技术
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水资源枯竭的危害,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水源稀缺,“节约用水”不只是口号,而是国策,为此各种节水装置,特别是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应运而生,例如在国外和我国某些城市,居民小区已有统一处理城市废水的工厂和设备,但处理费用昂贵。国家实用新型专利:01200830.3“家用自动节水装置”已开始应用;新受理的“洗衣机自动节水装置”已为有关制造厂重视。但为适应目前各种家庭节水选择的需要,在“家用自动节水装置”和“洗衣机自动节水装置”应用的同时,利用洗衣机支架设计成为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可减少占用房屋使用面积,提高家庭平面使用率,是目前一些家庭洗衣机节水选择的理想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用(国家专利:01200830.3)“家用自动节水装置”自动节水装置部分,减少节水桶部分,在洗衣机支架内进行扁平设计,增加洗衣机支架节水功能,提高家庭平面使用率,为目前一些家庭洗衣机节水服务,达到更方便回收利用废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将“家用自动节水装置”水桶部分去掉,在洗衣机支架内进行扁平设计;进水口为三通管设计,主要连接洗衣机排水管口,还可连接其它排水;进水管安装光电自动识别器;进水管连接免维护过滤器一端;免维护过滤器过滤后的水管连接水泵进水口;水泵出水口接上水管;免维护过滤器另一端连接排水阀;结合自动手动选择光电自动识别、排水、蓄水开关,达到家庭蓄水节水的个性目的。水泵出水口通过上水管连接储水包,储水包通过下水管连通便池水箱,储水包安装有压力开关可控制储水包满水,压力开关动作水泵停止抽水,同时排水阀开启。具体实施方式
1、洗衣机支架的长、宽可调整性设计基本不变,支架高度增加约10cm左右,在支架内设计三通进水口,在进水管口处安装光电自动识别器,连接过滤器一端,过滤器过滤后的水管接水泵进水口,水泵出口接上水管;滤器另一端接排水阀,经排水管引向地漏。、
2、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上设计有光电自动、排水、蓄水手动选择开关;支架的进水管连接的过滤器设计有来水自动启、停接点;进水管上有光电自动识别器,污水来时排水阀开启,下置水泵不启动,漂洗水或可用废水来时排水阀不动作,下置水泵启动给储水包蓄水;选择手动排水时,排水阀开启,下置水泵不启动;选择手动蓄水时,排水阀不动作,下置水泵启动蓄水。
3、用支持架在墙体上固定安装储水包,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水泵出水管口通过上水管连接储水包上水口,储水包下水口通过下水管连通便池水箱,安装储水包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通过电路控制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水泵与排水阀工作状况。
图1是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1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8是安装在洗衣10下,洗衣机排水管接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三通进水口1,通过过滤器2接水泵3,水泵出水口通过上水管11接储水包15、储水包下水管16接便池水箱17组成水系统;进水口有光电识别器9、水系统接有启停开关5、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8上安装有自动和手动选择开关6、储水包上安装有压力开关14通过电线13接洗衣机自动节水支架电路,三相插头12为支架电路电源;自来水管18从便池水箱上方接入为备用水源,储水包下水管从便池水箱下方接入,可保证与自来水不连接;过滤器2另一端连接排水阀4通过排水管7引向地漏19,下水管可接水龙头,在污水池20作其它洗涤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家用自动节水装置”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为:扁平设计体积小,使洗衣机支架多功能,很适合现有家庭洗衣机使用,提高家庭平面使用率,更能为一些家庭节水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立功,未经李立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5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