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原油加热脱水合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02204271.7 | 申请日: | 200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191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方;张新军;刘东杰;王凤巢;丁冠武;林玉兰;朱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7D1/18 | 分类号: | F17D1/18;F17D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2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油 加热 脱水 合一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地面集输系统的原油加热脱水合一装置,属于石化工业中的含水原油脱水处理设备。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田集输系统中,含水原油脱水处理流程主要由沉降罐、脱水泵、水套炉、电脱水器等设备组成,对于油品物性较好的原油采用上述流程处理,将造成流程复杂、造价高、能耗大、效率低等缺点,并且,电脱水器适宜于处理含水小于30%的具有一定温度的不含气原油;生产操作条件较严格,原油加热设备水套炉具有热效率低,耗钢量大,原油在加热盘管内流动阻力大等缺点,加大了管理难度和生产运行费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体积小、造价低、压降小,流程简单,节能高效的原油加热脱水合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一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原油加热脱水合一装置由壳体、火筒、高温超导介质管、烟道、油气旋流预分离器、出液均布器、波纹板聚结器、集砂斗、冲砂管组、浮子液面调节器等构成。火筒与烟道呈U形一体布置在圆筒形壳体内的后部,炉管外壁焊接多根高温超导介质管;油气旋流预分离器安装在壳体后上部,其上设有气液进口和气相连通口,下设锥形降液管、垂直插入壳体内,与壳体内的出液均布器连接,波纹板聚结器布置在壳体内中部,通过角钢水平平行或斜平行固定,角钢焊接在壳体上,油溢流堰板、防冲板固定在壳体内前部,将壳体分成两腔;壳体后端封头设有与U形火筒相连的燃烧器口、烟道口,烟道尾部设有烟囱,前端封头设有浮子液面调节器,其上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接口、高液位报警接口,其下部设有低液位报警接口、温度传感器接口,壳体壁上方从前向后逐序设有带捕雾器的出气筒、安全阀、人孔、油水界面仪接口,壳体下方从前向后逐序设有油出口、水出口、集砂斗,壳体侧壁设有液位计接口、冲砂水进口、放水观察口。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原油加热脱水合一装置与现有的原油处理合一装置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加热系统采用高温超导介质管技术,传热面积大,热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并避免了炉管壁附近原油结焦。
2、装置进口采用旋流预分离器,提高了油气的分离效率,有效的利用了装置空间,旋流预分离器下部的进液均布器,保证装置内流场的稳定,提高了原油的沉砂、脱水效率。
3、装置内的波纹板聚结器改变了原油的流动状态,提高了装置的油水分离效率及处理能力。
4、装置设置倒锥形垂直排砂口结构,采用了密闭水力冲砂工艺,实现不停产密闭清砂功能,延长了下游设备的清砂周期及使用寿命,减少了操作环节,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5、装置配备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温度控制、液位控制和油水界面控制系统,保证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
6、装置结构刚性小,钢材用量少,造价低。7、装置机构紧凑、体积小、占地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4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槽、裙板和挡水条为一体的水槽
- 下一篇:组合式煎药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