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伞控制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02203361.0 | 申请日: | 2002-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5282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3-01-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珍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珍满 |
主分类号: | A45B25/16 | 分类号: | A45B25/16;A45B25/1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开收伞 控制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类,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控制改良结构,主要利用可摆动控制片,在巧妙的组合结构下,使其可定位于向下倾斜及水平延伸的两位置,控制伞具在使用者按压握把上的按钮时,得以分别完成自动开伞及自动收伞的操作。
背景技术
一般自动开收伞的控制结构,主要是利用一卡制构造,使伞具的伞骨组及内部连接于拉索的子弹头获得定位效果,并在第一次压下按钮时,使伞骨脱离卡制,在弹簧的作用下,完成自动开伞;而当第二次压下按钮时,可推顶子弹头,也可完成自动收伞的目的;各种常见伞具的开收伞基本构造及动作方式均大致相同,其间主要的差异处,在于握把内的控制定位元件,这些元件是否便于操作,是否便于制造与组合,是否能解除卡制并稳固定位,有待于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一般自动开收伞控制结构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自动开收伞控制改良结构,主要是利用可摆动控制片,在巧妙的组合结构下,使其可定位于向下倾斜及水平延伸的两位置,控制伞具于使用者按压握把上的按钮时,得以分别完成自动开伞及自动收伞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开伞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伞动作示意图。
1为握把、11为开孔、2为按钮、21为圆形凸部、22为定位肖、23为控制片、24为小弹簧、3为组合块、31为U型片、4为伞中棒、41为外管、411为弧形面、412为定位孔、42为中管、43为内管、5为子弹头、51为拉索、52为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一握把1,装设有按钮2,使按钮2的圆形凸部21从开孔11处外露,而组合块3设有U型片31,并结合以伞中棒4的内管43,整体容置于握把1内,其伞骨架及内部弹簧等构件与常见相同,故不予陈述;主要特征在于在按钮2处利用一定位肖22而枢接以可摆动的控制片23,并于控制片23外端上部设有一小弹簧24;当收合伞具并压缩各管体时,控制片23的内端受中管42的压制而向下倾斜,此时,子弹头5受内管43卡制定位,伞中棒4是为多角形截面,而在相对于按钮2的另一侧面是为弧形面,并于外管41的该弧形面411,设有定位孔412,使其恰受U型片31的舌状部311所卡制定位。
如附图3及附图4所示,当第一次压下按钮2时,是可推动U型片31,使外管41脱离卡制,就完成自动开伞的动作,同时控制片23因小弹簧24的弹力而恢复为水平状,故当第二次压按钮2时,即可藉控制片23的内端推顶子弹头51,对抗其弹性片52的推力,使其受拉索51的向上拉力,完成伞具的自动收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珍满,未经张珍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33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