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毛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2202021.7 申请日: 2002-01-14
公开(公告)号: CN2518107Y 公开(公告)日: 2002-10-23
发明(设计)人: 张改平;李学伍;杨艳艳;邓瑞广;肖治军;康晓笛;郭军庆;李青梅;李灵霞;王爱萍;杨继飞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53 分类号: G01N33/53;G01N33/558
代理公司: 郑州大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大通,陈勇
地址: 450002***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旋毛虫 快速 诊断 试纸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毛虫病诊断试剂显示器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旋毛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

(二)背景技术:众所周知,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其感染宿主众多,流行范围非常广泛,传染途径复杂,约有150多种动物能感染旋虫病,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旋毛虫病对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肉食品加工业,外贸出口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旋毛虫的含虫包囊对外界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如在--12℃的环境中可存活57天,对含有旋毛虫的肉类进行熏烤、腌制、爆炒及曝晒等很难杀死包囊内的旋毛虫的幼虫,人类感染旋毛虫的途径,往往是吃了保持活力的肉类食品中的旋毛虫肌幼虫,如水饺、爆炒肉片或被污染的凉菜等。人被感染后,其临床表现为微热,身体虚弱、易疲劳,有时有腹泻,呕吐,腹痛现象;严重者会出现咀嚼、吞咽和说话困难,声音嘶哑,呼吸及眼球疼痛,最为严重的可能会波及心脏和中枢神经,造成心力衰竭、昏迷甚至死亡。所以旋毛虫病对人类健康为害是人之共知的。但是很多动物如猪等对旋毛虫具有很大的耐受力,感染旋毛虫的病猪几乎不表现临床症状。这给人类预防旋毛虫病又带来一定困难。1979年某省猪的旋毛虫病感染率为0.4%,而到1982年,感染率上升到0.85%,其中1980年~1982年,某地区猪的旋毛虫病感染率为13.8%,而1986年猪的旋毛虫血清学阳性率上升到187%,据1996年不完全统计,仅某省旋毛虫病患者已达1万多人,可看出旋毛虫病对人们身体健康危害日益严重。长期以来,为确保肉食品安全,兽医卫生检验部门主要依靠传统屠宰后取隔肌压片镜检法,或用胃蛋白酶消化肌肉收集虫体的方法诊断旋毛虫病。但上述方法,检出率底,部分旋毛虫病猪漏检流向市场,危害人们健康,影响食品安全。同时上述两种检验方法不能在家畜宰杀前进行,不适应现代化肉类加工厂屠宰作业生产线的现场检疫,也不适应市场检疫,也无法提供活猪出口检疫,给生猪的检疫带来较大困难。为此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又创造其它几种诊断旋毛虫病的方法。

(1)皮内试验,该方法是应用变态反应来诊断旋毛虫病。该诊断方法所需时间较短,对人体的诊断约15分钟,对猪体诊断约需30~45分钟。但该方法的突出缺陷是存在严重的假阳性反应和交叉反应,只有60%的检率,目前很少采用。

(2)补体结合反应(CF),由于并非所有的抗体均能固定补体、所以该法只能检出一部分旋毛虫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并且,补体结合反应操作复杂,费时费工,不同操作者之间存在差异较大,影响结果判断,造成难以推广应用。

(3)凝集试验,将旋毛虫可溶性抗原吸附于某些载体表面,然后用吸附抗原的载体颗粒与血清中的抗体进行间接凝集试验,以检测旋毛虫病,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旋毛虫病凝集试验检测方法,主要有皂土絮状凝集试验(BFT),乳胶凝集试验(LA),间接血凝试验(IHA)等。这些方法的优点是较大提高了旋毛虫病的检出率,但操作复杂,要求操作人员的素质较高,并且只能在实验室内进行,无法到现场检测。

(4)沉淀试验,主要有微量沉淀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琼脂扩散试验(AGP)等。这些方法的敏感性评价不一,所用试剂和方法欠标准化。

(5)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IF不仅可用于旋毛虫病的检测,也可用于旋毛虫抗原的定位。应用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显微镜形态学观察相结合,具有敏感、特异、稳定及结果判定准确直观等优点,是目前检测旋毛虫病的一种较好方法。但存在制片工作繁琐,工作量大,显微镜观察带有主观性,同时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也常常影响结果的判定,需要较好显微设备。

(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将ELISA技术应用于旋毛虫病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检出率,而且非常敏感;假阳性率大大下降,大幅度提高准确度,使旋毛虫病的免疫学检测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我们研制成功的猪旋毛虫病快诊断试剂盒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操作复杂,且需要附带4种试剂才能完成实验操作,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无法实现现场检测。

(7)DNA检测技术,是从分子水平上检测旋毛虫感染的一种高新技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旋毛虫的分类和鉴定开辟了新的途径,使旋毛虫病的研究更加深入。但由于旋毛虫本身及其在宿主体内寄生部位的特殊性。使得难以从感染动物血液及其组织或排泄物中扩增到旋毛虫DNA,因而用PCR等基因检测技术对旋毛虫的检测受至限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20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