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风扇无效
申请号: | 02201250.8 | 申请日: | 200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5198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荣;刘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66 | 分类号: | F04D29/6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一般小型散热风扇为了减少扇轮转动时所产生的轴向震动,使扇轮转动时更为平衡稳定,如图1所示,而在风扇1的电路板10与定子线圈12之间增设一感磁金属片14,借以感应扇轮16内的感应磁铁环18的磁力,使扇轮16转动时能被此感应磁力下拉,而达到前述维持扇轮16转动时的平衡稳定作用,或是如图2所示,而将感磁金属片20设置于扇轮22内的顶部,同样能达到感应扇轮22内的感应磁铁环24的磁力,使扇轮22转动时达到更为平衡稳定的作用。
上述一般散热风扇1、2于实际使用时,具有下列缺失值得改进:
(1)启动电流高且扭矩大而费力:
一般散热风扇1、2由于借感磁金属片14、20表面感应扇轮16、22内的整个感应磁铁环18、24,因此两者间所产生的磁吸力较大,导致定子线圈12、26欲通电激磁以启动扇轮16、22转动时,还必须要去克服前述的磁吸力,方能使扇轮16、22启动旋转,如此将导致通电至定子线圈12、26内的启动电流必须相当高,同时扇轮16、22的启动扭矩也相对增大,造成一般散热风扇1、2在启动时相当费力。
(2)转速无法有效提升:
由于一般散热风扇1、2在启动时必须克服感磁金属片14、20与感应磁铁环18、24之间的磁吸力,而导致启动时较为费力,因此当扇轮16、22在被启动而开始运转之后,扇轮16、22整体仍会被前述的磁吸力所吸引,而造成在提升转速的部份较为有限而无法有效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使其能有效达到维持扇轮转动平衡、增加启动及运转的顺畅性等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包含一框架、一设置于该框架底端的基座、一设置于该基座上的定子线圈、一枢设于该定子线圈上的转动轴、一固设于该转动轴上的扇轮、以及一设置于该定子线圈与该基座间的电路板,该扇轮内设有与该定子线圈相互感应的感应磁铁环,其特征在于:
该基座上对应该转动轴中心位置设置有一磁性支持件,供转动轴底端在磁性支持件上被支持旋转。
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上设置有一底端呈封闭状的轴管,该轴管内容置有轴承,供转动轴穿置于轴承中,而磁性支持件即设置在轴管底面。
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上设置有一底端呈开放状的轴管,该轴管内容置有轴承,供转动轴穿置于轴承中,而磁性支持件即封闭设置于轴管底端。
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磁性支持件表面凹陷设有一弧凹孔,而该转动轴底端则对应形成渐缩的推拔状。
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磁性支持件为永久磁铁。
由上述的说明,而将本实用新型与一般作一比较,当可得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所述的优点及功效:
(1)启动较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借由在基座上对应转动轴中心位置处设置有一磁性支持件,供转动轴底端在磁性支持件上被支持旋转,因此即可借由该磁性支持件的磁力吸引转动轴下拉,相对使得扇轮转动时即能被此感应磁力下拉,除了具有维持扇轮转动的平衡作用以外,更借由该磁性支持件的磁力只单独吸引转动轴而非吸引扇轮内的感应磁铁环,使得在启动整个扇轮旋转时的启动电流即能相对降低,同时启动扭矩也能减少,而增加启动的顺畅性。
(2)能有效提升转速: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磁性支持件的磁力只单独吸引转动轴而非吸引扇轮内的感应磁铁环,因此该扇轮在被启动旋转时需克服的磁吸力即相对变小,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扇轮转动时的转速与一般散热风扇相较之下即能相对提高,而有效达到提升转速的功效。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风扇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以往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2所示是另一种以往散热风扇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山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12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