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02200241.3 | 申请日: | 2002-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5227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淑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淑琴 |
主分类号: | F23C1/00 | 分类号: | F23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左明坤 |
地址: | 100053 北京市宣武区白***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概括地说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蓄热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工业窑炉的大部分能量损失归结为排烟损失,为了节能,传统的方法是在工业窑炉的烟道内安装换热器,这样可以回收50%-60%的热能,仍有部分热能损失掉。目前出现一种分离组合式燃烧器,其在工业窑炉上的使用,使热回收率可达90%以上。但这种分离组合式燃烧器的结构包括燃料切换阀,这一方面增加了燃烧器的成本;另一方面对工业窑炉的燃料使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而使其适用范围窄。另外这种燃烧器,由于需要成对安装,因而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笨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的蓄热式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蓄热式燃烧器,包括壳体、燃气管及蓄热体。其中所述壳体与燃气管同轴套装在一起。燃气管后端部的喷头呈锥形,其外罩有锥形罩盖,壳体及罩盖内表面、燃气管及喷头的外表面均设有保温层。所述蓄热体填充在壳体的保温层与燃气管的保温层之间的腔室内。所述蓄热体用隔板沿中轴线方向被均分成互不相通的四部分。燃气管前端部套装有空气烟气管件,该空气烟气管件由同轴套装在一起的内筒和外筒构成,在内筒和外筒的周壁上分别设有通过管路与二位四通阀连通的总空气孔道和总烟气孔道,在内筒的筒体上设有与总空气孔道相通的两个空气孔道,在外筒的筒体上设有与总烟气孔道相通的两个烟气孔道,空气孔道和烟气孔道相互间隔布置且彼此隔绝,并分别与所述蓄热体的四部分相对应。所述喷头与罩盖之间的空腔由隔筋隔成与所述蓄热体的四部分相对应的隔离腔。
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器,其中在空气烟气管件与蓄热体之间的燃气管上设有挡板。该挡板由筋板分隔成四个与所述蓄热体的四部分相对应的四个窗口。
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器,其中所述壳体及罩盖均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器,其中所述蓄热体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由于燃烧空气和烟气的四个通道集成在一起,从而使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其省去了燃料切换阀,燃料连续供入,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使蓄热式燃烧器的应用不受燃料种类的影响,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尤其适用于重油、发生炉煤气等粘度大、焦油多、粉尘多、换向困难的燃料。
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器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便可清楚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分离组合式燃烧器;
图2是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器的剖视图,为了叙述其工作过程方便,加装了四通阀;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2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2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是现有的分离组合式燃烧器。它包括安装在工业窑炉上的燃烧器21和燃烧器30,二者结构相同,均包括具有保温层的壳体22和烟道23,壳体22内设有蓄热体24,燃气管道27开口于邻近窑炉位置的烟道23上,其上装有燃料切换阀25,在燃烧器21和燃烧器30之间通过管路连接有二位四通阀26。
当燃烧器21工作时,即打开燃烧器21的燃料切换阀25通入燃气,同时关闭燃烧器30的燃料切换阀25,空气经燃烧器21的蓄热体通过喷头28与燃气混合、燃烧时,所产生的大量高温烟气经由燃烧器30的烟道23排出,与燃烧器30中的蓄热体换热后可将排烟温度降低到200℃以下,甚至更低,同时蓄热体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蓄有一定热能;间隔一定的时间以后,二位四通阀26换向,燃烧器30开始工作,同时燃烧器21停止工作,转换为排烟和蓄热装置。这时空气通过燃烧器30的蓄热体,被预热到窑气温度的90%以上,打开燃烧器30的切燃料换阀25通入燃气,同时关闭燃烧器21的截止阀,再通过喷头与高温空气混合、燃烧。燃烧后的高温烟气经燃烧器21换热后排出。这样循环往复地交替运行即可实现热回收率在90%以上。由于在此过程中,需频繁切换燃料切换阀,约30秒左右切换一次,每年燃料切换阀的动作次数为上百万次。如果烟气中含有较多的微小粉尘,势必对频繁动作的燃料切换阀造成磨损,使其可靠性降低,故这种分离组合式燃烧器不适用于以含焦油多、粘度大、粉尘多等燃气为燃料的工业窑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淑琴,未经李淑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2002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无线充电光学鼠标笔
- 下一篇:高效无污染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