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杜鹃花杂交种的培育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02133430.7 申请日: 2002-07-04
公开(公告)号: CN1389099A 公开(公告)日: 2003-01-08
发明(设计)人: 张长芹;冯保钧;罗吉凤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
代理公司: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马晓青
地址: 650204***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杜鹃花 杂交种 培育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植物杂交种的培育及选育方法,具体地涉及以杜鹃花属植物为亲本(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马缨花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培育杂交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杜鹃花属植物是著名的木本花卉,世界各国于30年代开始进行常绿杜鹃花的引进,就杜鹃花栽培品种的资源分布情况看,中国的西南部是杜鹃花的现代分布中心之一。近年来,许多植物学家开展了杜鹃花的引种栽培和杂交育种工作,便于保护杜鹃花基因资源,现有技术中尚未见高山常绿杜鹃花的杂交育种的报道。也没有以露珠杜鹃和马缨花砖杜鹃为亲本杂交出新品种的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露珠杜鹃和马缨花杜鹃为亲本的杂交育种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杜鹃花杂交种的培育方法,选择已播种驯化并已开花多年的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作为杂交亲本,露珠杜鹃Rhododendron irroratum(♀)×马缨花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在5月份选择即将开花的花朵于早上10点前将花瓣剥开然后将雄蕊去掉,进行授粉、套袋、套袋后7-10天,将袋子去掉,待10月份采集果实,于当年11月份进行播种,播种前现将播种土窨透,待幼苗长至3-4CM时进行第一次分苗,苗期每隔10天施0.5%的氮肥,待幼苗长至8-10CM时,移盆内。

根据所述的方法,将种子均匀地撒于播种土的表面,用遮光网罩住。

根据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后不将喷头直接对准播种土浇灌。

下面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品种培育方法(系谱、培育程序和使用亲本繁殖材料说明):

品种培育目标是选育较为耐旱的杜鹃花,1985年始进行该类品种的选育,。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取自己引种驯化成功的5年的露珠杜鹃Rhododendronirroratum(♀)和马缨花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杂交。选择露珠杜鹃和马缨花为亲本是基于以下目的:1、耐干燥气候;2、开花早;花大而色艳;在不同的亚组之间进行亲本选择。

杂交前选择即将开放的花朵于早上10点以前将花瓣剥开,然后用镊子或小剪刀将雄蕊去掉,只留下雌蕊,待柱头有粘液时将花粉授予柱头上。授粉后套上纸袋,并挂上标签,写明亲本授粉日期和授粉花朵数。套袋时间一般为7-10d为宜,套袋时间过长则影响座果率,待10月底,采集果实。将获得的杂交的种子于当年11月份进行播种。播种前现将播种土窨透,播种时将种子均匀地撒于播种土的表面,最好用遮光网将盆罩住,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播种后注意浇水,切忌将喷头直接对准播种土,因杜鹃花的种子非常细小,又都在播种土的表面,太近则会把种子冲至盆边,造成种子过分密集,而影响幼苗生长,待幼苗长至3-4cm时进行第一次分苗,苗期每隔10天施0.5%的氮肥,待幼苗长至8-10CM时,再将小苗移植到10cm宽,12cm高的盆内。播种6年后第一次开花。然后,又连续观察8年,性状稳定。

杂交培育出的品种暂定名“红晕”(Hongyun),属于杜鹃花属,性状如下:常绿灌木,高约1米,叶革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5厘米,顶生总状伞形花序,有花8-12朵,总轴长3-4厘米,花冠为宽漏斗状钟形,长4-4.5厘米,宽约3厘米,上部花色粉红色,恰似一圈粉红色光晕,下部乳黄色,筒部有紫红色斑点,有蜜腺囊,与父本相似,花冠的大小、形状均介于亲本之间,花期在昆明为3-5月,性状稳定。与品种朝晖相比,“红晕”花两色,易于区别。用常规定量浇水实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其它品种较为耐旱。

“红晕”(Hongyun)适宜生长于PH5-6.5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较为耐旱,既可生长于稀疏的树荫下,也能在全光照下生长。可做大型盆栽,更适宜于庭院绿化,宜群植,能形成较为壮观的观赏效果,也可植与景石旁,与景石相得益彰,可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该品种与其亲本对照其特异性在于:1、叶色浅绿;2、花两色花冠上部粉红色,下部乳黄色,有紫红色斑点,内有无蜜腺囊。

经过对60株新品种,16年的观察,未发现变异植株。

该品种经对2代的观察,连续观察16年,性状基本保持一致。

适宜种植的区域(环境、栽培技术要点)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334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