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型无线电机的振动发生装置用振子有效
申请号: | 02118511.5 | 申请日: | 200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383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2-04 |
发明(设计)人: | 涩田正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综合材料C.M.I.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7/075 | 分类号: | H02K7/07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杨松龄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无线 电机 振动 发生 装置 用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入便携式电话等小型无线电机的振动发生装置中的振子。
现有技术
近年来,作为传呼式寻呼机以及PHS(personal handphonesystem)或便携式电话机等小型无线电机的一种,内装把高比重的金属制振子偏心地结合到马达的旋转轴上的振动发生装置的形式正在不断地普及。采用这种内装振动发生装置的小型无线电寻呼机等,由于代替发出寻呼的声音,利用振子的旋转使之发生振动,所以。例如在人群中以及在会议中,可以在不让别人知道的情况下确认接收信号。
这种小型无线电机的振动发生装置,通过把形成非圆筒状的振子成一整体地结合到连接于小型无线电机的信号发生回路上的小型马达的旋转轴上构成。这里,上述现有技术的振子为利用粉末冶金法形成的高比重的金属制成的,在横截面大致为扇形的偏心负载部上成一整体地形成圆筒状凸出部。同时,上述振子通过把旋转轴插入形成于上述凸出部上的安装孔内,紧固该凸出部使之发生塑性形变,使凸出部与旋转轴贴紧,成一整体地结合到旋转轴上。
根据利用这种现有振子的振动发生装置,由于紧固振子本身直接结合到旋转轴上,所以比从前的中间经由粘接剂和其它结合部件把振子固定到旋转轴上的情况相比,具有减少部件数目缩短制造所需工时的优点。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振子中,由于必须在构成圆筒状的凸出部的内部形成安装孔,在压制粉末原料形成振子时,特别是在外周为薄壁的凸出部的成型部分上,粉末原料的填充比较困难,存在着导致产品率下降的问题。
同时,随着近年来小型化的要求,当把振子本身制成小直径时,由于安装孔周围的凸出部的壁极薄,所以当用大的力紧固时,容易发生龟裂,反之,如果紧固力小时,不能获得足够的拉拔强度,所以存在着难以调整该紧固力的问题。
因此,如图11所示,作为现有技术的另外一种振动发生装置用振子1,已知,在其形成扇形的偏心负荷部2的圆弧的中央部,形成旋转轴3嵌入的截面为U形的槽部4,通过沿该槽部4从偏心负荷部2隆起成一整体地形成构成槽部4的侧缘部的侧壁5。
根据上述振子1,利用前端形成R形及长方形状的紧固冲头把侧壁5的前端部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分6从槽部4的开口侧向底侧紧固,可以与旋转轴3成一整体地结合起来。
对于上述振子1,比具有形成安装孔的凸出部的振子更容易成形,从而在可以提高成品率的同时,即使在将振子本身制成小直径时,与把上述凸出部的外周部这种薄壁部分紧固的情况相比,具有造成龟裂的危险性小的优点。
但是,在图1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振动发生装置用的振子1的情况下,在紧固侧壁5前端部时,由于侧壁5的槽侧6a的部分因旋转轴3的缘故其刚性变大,所以在塑性变形时,只向成为自由端的外周6b一侧胀出,从而向槽侧6a的变形量小,存在着即使加大紧固力仍然不能获得高的拉拔强度的问题。
此外,在把振子1制成小直径时,为获得所需的振动,必须增加钨的含量。可是,当增加钨的含量时,振子1本身的材质进一步变脆,存在着由于上面所述的大的紧固力,会使侧壁5容易产生龟裂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无线电机的振动发生装置用振子,该振子即使利用小的紧固力也能够以高的拉拔强度与马达的旋转轴结合起来,从而可使整个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技术方案1所述的小型无线电机的振动发生装置用振子是一种由以钨为主成分的粉末材料成形的超重合金构成的、通过紧固成一整体地结合到小型无线电机的振动发生装置的马达旋转轴上的振子,其特征为,在偏心负荷部的外周部上形成旋转轴贯穿的槽部,并且,上述槽部由处于旋转轴的中心角为180°以上的范围内的轴贯穿部以及形成于该轴贯穿部与该槽部的开口之间。中间经由比旋转轴的外径尺寸窄的间隔与之对向的竖直壁部构成,通过从槽部的开口侧向底侧紧固上述槽部的两侧而固定到上述旋转轴上。
这样,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上述槽部的竖直壁部制成从上述轴贯穿部内的上述旋转轴的轴线至上述开口部的长度尺寸T与旋转轴的直径D之比(T/D)在0.5~1.4的范围内。
同时,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发明中,上述槽部制成其开口的宽度尺寸W与旋转轴的直径D之比(W/D)在0.50~0.95的范围内。
进而,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为,在技术方案1~3的任何一个所述的发明中,在上述偏负荷部上形成从其上隆起构成槽部的两侧缘部的侧壁,并且,通过从槽部的开口侧向底侧紧固该侧壁的前端部端面而固定在上述旋转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综合材料C.M.I.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综合材料C.M.I.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8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 下一篇:增强电缆调制解调器操作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