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肥氨氮废水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02117883.6 | 申请日: | 200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380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2-11-20 |
发明(设计)人: | 闻建平;毛国柱;潘磊;王长林;杜丽平;赵沧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艺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肥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化肥生产中产生的氨氮废水的好氧和厌氧工艺。
背景技术
化肥工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化肥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工业氨氮废水。传统的化肥废水处理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曝气池进行好氧处理,此装置占地面积大、消耗能量多,处理成本高。化肥废水经曝气池生物法处理后,水中还有氮元素,它主要以硝酸盐形式存在,硝酸盐在处理后的水中超标,若排放,可使与此水接触的人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也有人将化工行业中使用的多相生物反应器应用于废水处理工作中,但仅采用单一反应器装置的好氧处理工艺,也未能解决氨氮废水处理出水中硝酸盐污染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肥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它可使化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氮废水达到排放标准,且废水中氮元素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彻底消除硝酸盐的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
(1)化肥氨氮废水处理装置为集成装置,包括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喷射环流生物反
应器、空气压缩机、第一沉淀釜、第二沉淀釜、管道、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三水泵,
空气压缩机与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的上
部通过管路与第一沉淀釜的上部连接,第一沉淀釜的底部经管道通过第一水泵与气升式
环流生物反应器的下部连接,第一沉淀釜的底部的管道与第一水泵的结合部位设置有排
出口,第一沉淀釜的上部经管道通过第二水泵与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的顶部连接,喷射
环流生物反应器的上部与第二沉淀釜的上部经管道连接,第二沉淀釜的底部经管道通过
第三水泵与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的下部连接,第二沉淀釜的底部的管道与第三水泵的结
合部位设置有排出口,第二沉淀釜的上部设置有出水口;
(2)将硝化微生物菌群装入充有氨氮废水的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将反硝化微生物菌
群加入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启动集成装置,将氨氮废水输入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
中,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通入气升式环流生物反应器,在温度20-35℃、pH为7-8、
溶解氧为2.6mg/L~4.0mg/L、污泥浓度为3mg/L~6mg/L、C/N为1∶1~3∶1、水力停留
时间为6~10hr的条件下,进行硝化反应,氨氮转化为硝氮,经管道进入第一沉淀釜,
沉淀,污泥通过第一水泵返回气升环流反应器中继续参与反应,剩余污泥从该釜的底部
排出,处理后的水,补加碳源后用第二水泵输到喷射环流反应器顶部,在缺氧、温度30~
35℃、pH为7.0~7.5、水力停留时间为4.0~6.0hr、C/N比为0.95~1.0、污泥浓度为
3mg/L~6mg/L的条件下进行反硝化反应,经管道进入第二沉淀釜,沉淀,污泥通过第三
水泵返回喷射环流反应器中继续参与反应,剩余污泥从该釜的底部排出,出水口设置在
第二沉淀釜的上部。
采用本发明可将COD为400-1200ppm、NH4+-N为400-700ppm的氨氮废水降低为COD小于60ppm,总氮量小于20ppm,这些数值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指标。该工艺不但大大地减小了传统的化肥氨氮废水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而且使出水达到化肥企业回用水标准。
本方法采用的硝化微生物菌群是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技术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遗传诱变后,并在好氧条件下进行混合菌群的培养得到的。反硝化微生物菌群是在厌氧条件下经过驯化培养得到的。
附图说明图1是化肥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021178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水解、高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物
- 下一篇:复方雷公藤外用制剂